时间:2021-11-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谁掌管生死?

——评英格玛·伯格曼《第七封印》

不是历史,而是印象

英格玛·伯格曼的《第七封印》被称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因其对生死和信仰的独特思考而被无数人追捧。它以基督教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作为背景,来展开他的询问与探求,如十字架东征和欧洲的黑死病以及宗教裁判所。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历史片,这几件事合在一起,只是导演出于自己需要的嫁接。历史的真实是: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在年已经结束,而黑死病起始于年;宗教裁判所是年由道明会设立的,当时,教宗英诺森三世主要借助它来抵制法国南部阿尔比派异端;排巫运动则主要发生在16世纪至18世纪;十字架东征和黑死病时期,女巫还不是主要攻击目标,宗教裁判所也没有如此强大的势力。所以,这部电影是英格玛·伯格曼心目中对基督教印象的综合。

恐惧还是安静?

十字军东征归来的骑士安东尼·布洛克已经是身心疲惫,满目苍凉。出征的时候,他正青春年少,信心十足,也有妻子为他祝福,但此时他的信仰已经摇摇欲坠。荒凉的海滩、嶙峋的怪石正是他此时心境的反映。正是在这里,他与一直盯着他的死神直面相遇了。他坦然对死神说:“我的身体是恐惧的,可我的灵魂是安静的。”他提出和死神下一盘棋,以延缓自己的死期。其实,他所说的灵魂的安静是不真实的,后来,在教堂的告解中,他吐露了自己的真实心声:“我的心是空的,空心如明镜。别人的漠不关心使我自闭,我活在鬼魂的世界里,变成了我自己幻觉的囚徒。我不想死。”我们很多人在死亡面前,也跟布洛克一样,故作潇洒,不去理会,其实,这是因为还没有明白死亡的真实含义。此时在黑暗中听他这番告解的并不是神父,而恰恰是死神本身。把神父看作是死神的化身或伪装,这也表明了英格玛·伯格曼对教会的看法。

在哪里遇见神圣?

既然在教堂里找不到神,那要到哪里寻找他呢?在与流浪艺人约瑟一家的邂逅中,他感觉自己似乎遇见了。约瑟一家居无定所,四处奔波,还要忍受各种欺压和艰辛,但却彼此恩爱,心存善良和盼望。黄昏时刻,他们邀请布洛克共进晚餐,捧出自家羊产出的鲜奶和刚刚亲手摘来的野草莓。在这个时刻,布洛克说:“祥和的黄昏,这将是我生命当中闪光的一刻,即使死亡降临我也不会遗忘这个时刻。”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淳朴生活场景,而是透出了神圣光辉的时刻。约瑟是一个等待和盼望神圣随时降临的人,他亲早起来,透过树木,看到了正在草地上行走的圣母与圣婴。尽管连妻子马利亚也嘲笑他说:这是幻觉,他却对此深信不疑。所以,他虽然在酒馆受到教士雷夫的捉弄,甚至遭到死亡的威胁,但他回来之后,并没有把所遭遇的这一切向妻子诉说,也没有把不快的情绪带给客人。是心中的信念使他们能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

仪式不等于信仰

一路上,布洛克还看到了被抓住和将要烧死女巫。他和随从琼斯本想施以援手,予以解救,但发现自己势单力薄,就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给她喝上几口水,以缓解她临死前的痛苦。他也试图知道有没有真正的女巫,女巫告诉他,他凝视她的眼睛,就会看到鬼魔。但是,除了她的恐惧以外,他却什么也没有看见。这表明安东尼和导演都是不相信女巫的,也认为排巫运动是一场残酷的悲剧。他对圣像游行、鞭挞自己等宗教行为也不感兴趣,认为这些都是无效和愚蠢的做法。

伪善不代表神圣

影片对教士雷夫也持否定态度。在做神学生的时候,雷夫就狂热地鼓动安东尼参加十字军;在圣像游行中,他大声地斥责人们的罪恶;而在实际生活中,他却是一个靠扒死人身上的财物而苟活的小偷,也是一个恃强凌弱的恶徒。在小酒馆,他逼着流浪艺人扮狗熊在燃烧着的桌面上跳舞,以此取悦自己和大家,毫无怜悯之心。宗教仪式,对于他,只是一场表演,徒有其表,而没有真实的内涵。最后,他感染上黑死病,被众人厌弃。他逃到布洛克一行人中求救,曾经被他欺负过的哑女不计前嫌想来救助他,但被琼斯拦住了,琼斯知道,这于事无补。于是,雷夫在痛苦绝望中倒地而亡。

无信者的空虚与盲目

琼斯的做法代表了一个丧失信仰者的态度。经历多年的争战厮杀,他已经对死亡无动于衷。所以,他对雷夫的濒死既不加以救助,也不给予祷告,而眼睁睁任其死去。他对一切都持一种无可无不可,听之任之的态度。在教堂里,琼斯和画家讨论死亡之舞和瘟疫的壁画,他认为没有必要把死亡和瘟疫描绘的那么可怕,因为在他看来,死亡早已不那么可怕了。喝得醉醺醺的他还借用画师的工具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这就是护卫琼斯。他咧着嘴笑话死神,嘲弄地笑话上主,他也笑话自己,还色迷迷地笑话女孩。他的世界只为他自己存在,对所有人而言都是荒谬的,包括他自己。他于天堂无意义,于地狱无所谓。”但是,在他身上还是残存着善良与公义。在一些关键时刻,他都果断出手,扶危济困。如哑女和约瑟夫遭雷夫欺负时,都是他出手相救。

影片也展示了世俗的生活的盲目与无意义。就像铁匠普洛格、铁匠妻子莉莎与流浪艺人乔纳斯的生活一样。水性杨花的莉莎嫌老实巴交的铁匠丈夫太古板,而喜欢上了风趣逗乐的流浪艺人乔纳斯,跟他一起私奔。不见了妻子的普洛格四处寻找,发誓要杀了这两个奸人。三人撞见后,莉莎后悔自己的行为,回到丈夫身边,请求他的原谅。普洛格不忍心下手,乔纳斯则以魔术匕首佯装自尽。但是,乔纳斯骗过了普洛格,却骗不过死神。当他在树枝上悠然憩息时,死神却在下面锯断了树身。

死神的真面目

影片中最为奇特的是出现了死神。安东尼寻找的是上帝,但对于他而言,上帝总是沉默,与他直面的只有死神,而且死神还以不同面目向他显现。在教堂中,死神甚至扮作了神父,他问安东尼:“你在期待什么?”安东尼说:“我需要知识。”死神讥讽地说:“你需要的是保证。”骑士痛彻心扉地追问:“只凭一个人的感觉去理解上帝就那么难么?为什么他只想隐藏在半明半暗的承诺和从未实现过的奇迹背后呢?”其实,不是上帝缺席人们的生活,而是人们仅仅把上帝当作了对抗死亡的偶像。人们以错误的方式寻找上帝,当然不能找到,只能找到偶像,甚至更糟——找到死神。安东尼曾经询问过死神的秘密,死神回答:“我没有什么秘密,我就是无知。”安东尼的询问与寻找上帝经历了一个循环,那就是从无知到无知,他最后也停留于此。这也是我们许多人共同的困境。

谁掌管生死?

无论凭感觉,还是凭理智都不能真正认识上帝,人只有在信心的跳跃中才能看到上帝接受上帝。最后,约瑟在远处看到布洛克一行人在海边山坡上跳起了死亡之舞,这似乎显示了他们面对死亡的勇气,可是,这并非靠人的血气之勇,而是在布洛克妻子凯琳在阅读了圣经《启示录》之后,他们才具有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暗示了导演在向信仰回归。

实际上,没有什么死神,人的生死也不在死神或者阎王的掌握中,而始终在神的掌握中。“凡活物的生命,和人类的气息,都在他手中。”(《约伯记》12:10)“神是为我们施行诸般救恩的神。人能脱离死亡,是在乎主耶和华。”(《诗篇》68:20)“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知道了这一点,才是了解了真实与真理,这是布洛克一直苦苦以求的。他的错误在于,把真实和真理同信仰分开了。他要离开信仰去寻找所谓的真实与真理。这当然,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了。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舍此之外,别无他途。

信仰的回归

布洛克终于回到了家,与妻子凯琳团聚。卡琳是一位虔诚的信徒,正是由于她坚信不疑坚贞不渝的等待,丈夫才能平安回家。早餐时刻,卡琳宣读《圣经·启示录》:“羔羊揭开第七印的时候,天上寂静约有二刻。我看见那站在神面前的七位天使,有七枝号赐给他们。另有一位天使拿着金香炉,来站在祭坛旁边。有许多香赐给他,要和众圣徒的祈祷一同献在宝座前的金坛上。那香的烟和众圣徒的祈祷,从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神面前。天使拿着香炉,盛满了坛上的火,倒在地上,随有雷轰、大声、闪电、地震。”(《启示录》8:1-5)

人名的寓意

影片中人物的名字是有寓意的,与圣经和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相对应,形成一种相映或反讽的效果。骑士安东尼·布洛克对应于圣安东尼,圣安东尼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埃及基督徒,隐修生活的先驱,沙漠教父的领袖。骑士的心灰意冷则说明了信仰的严重衰落,与意志坚定的圣安东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流浪艺人约瑟与耶稣的父亲约瑟同名,他的妻子也同样叫马利亚。约瑟一家三口的生活也仿佛再现了耶稣早年的生活情境。铁匠普洛格与妻子的这段故事是希腊神话中火神、锻造之神赫淮斯托斯故事的翻版,赫淮斯托斯的妻子是美丽绝伦的美神阿佛洛狄忒,她看不上相貌丑陋干着粗活的丈夫,而常与战神阿瑞斯偷情,有一次还被丈夫当场抓住。英格玛·伯格曼似乎以此来表明,世俗的爱情婚姻不过是一种欲望,甚至可能是逢场作戏,它变化莫测,没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年3月11日星期四

石博士特别分享

《电影哲理分析》

作品简介:

现在的人对电影的欣赏比较重视感官享受,而不太思考其中内含,这是一本让人安静下来细细品味电影、认真思考人生的书。它包含了对近年来上映的38部中外优秀电影(包括1部电视连续剧)的评论文章,所论及的有奥斯卡获奖影片,也有电影新人的佳作;有天马行空的幻想,也有似水流年的演绎。与其他影评不同的是:这里的文章不涉及明星隐私八卦,不议论编导个人是非,只就剧情本身作哲理分析。在作者看来,电影艺术家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所反映的都是人生,都是人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看电影是在别人的生活中过自己的瘾;写影评是讲别人的故事,论自己的人生。或许,在这些丝丝入扣娓娓道来的分析中,您会看到情感的本质,发现矛盾的症结,找到解决的出路。您可能会不以为然甚至大为光火,也可能会怦然心动乃至拍案叫绝,但只要能引起您对电影与生活的深思,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附录中收集了几篇评论作者影评的文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

此书原价45元,现为大家提供优惠价30元一本,并附带作者亲笔签名及圣经金句,非边远地区邮费12元。

联系添加

请备注“购书”

现在有少量的《论语遇上圣经》和《中西元典对读》。《论语遇上圣经》45元,《中西元典对读》75元,快递费12元。

****************************

更多精彩内容

代自序: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未来(一)

代自序: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未来(二)

代自序: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未来(三)

听“论语遇上圣经”有感

《论语》新得:从小人到君子

石衡潭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