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医院简介预防痤疮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TNUZTlx/amp 编者按 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呱呱坠落,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行走奔忙,我们曾把脊梁贴着这片土地成长,直到它足够强壮。是的,这片土地是我们的故乡,承载着我们最初回忆和最纯真的梦想。毛家场,是作者笔下的故乡,这片嵌着祖祖辈辈身影的土地,有低矮的平房,狭长的街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文化,在新老的更替与时代的变迁中,作者希望它永远保持最原始的模样。 走过毛家场 文/彭程“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句话,在不同的年纪读,在不同的地点读,想必会有不同的感触。如我一样,此刻走在曾经生活了十多年的土地上,百感交集。 我的童年是在毛家场度过的。说来惭愧,小时候一直以为,沿河西路和丹阳门南路之间,从南新桥到新南门桥的这片老房子,都是毛家场的地界。其实不然,虽然这里的老房子都连成了片,但各有各的故事,混淆不得。 毛家场、毛家弄、河西庙巷、江家弄、旗杆巷,在里面转悠了好几圈,通过每家每户的门牌号,这才弄清楚每条巷子和毛家场的分界点。这连片的老房子,毛家场所占的面积是最大的,这些巷子和弄堂则分布在毛家场的外围,像是走进毛家场的秘密通道。 毛家弄和旗杆巷是东西走向的巷弄,巷口就在漕河边,大约住着十多户人家,沿着巷子走到头就进入了毛家场。江家弄是南北走向的,入口在原来的审批中心左侧,约三四十米长,走到头就与河西庙巷交汇了。河西庙巷处于毛家场北侧,是这座城中村抵御城市喧嚣最坚固的一道屏障。 一百多米长河西庙巷,藏着不少老金坛的记忆。河西庙巷最早叫兴元坊,后来巷内建了一座土地庙,位于漕河西侧,于是便有了河西庙巷。年创办了河西庙小学,最早叫金坛县实验小学,解放后改名红旗小学、常胜小学。而我就是在搬迁后的常胜小学读书的,这段渊源也是今天才知道。 原来的河西庙小学摇身一变成为了城西公寓,大多是来金坛打工的外地人租住在这里。河西土地庙则在原审批中心大楼和城西公寓的夹缝间艰难求生。我想去一探究竟,被围墙冰冷拒绝,至于河西庙到底有没有被完全拆除,不得而知。 其实,关于这里的土地庙和小学,我没有一点印象,只能从他人口中窥探一二。我所经历过的,是位于河西庙巷的金城浴室。小时候,邻居爷爷经常带我这来洗澡,在这洗澡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池子里泡一泡,到大厅里睡上一觉,舒服的很。金城浴室,称得上金坛城里历史最悠久的浴室了。但在各种高档洗浴会所林立的今天,它不得不关门歇业。 毛家场和河西庙巷这片老居民小区或许用“村庄”形容更为贴切。留守在这里的除了老人,就是看中这里低廉租金的异乡人。在路边种菜,在井边洗衣,门外拉起线晾衣服,无不保留着农村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保留着农人的那份质朴与善良。一到饭点,邻居们捧着饭碗串门,你尝尝我家刚做的肉圆,我品品你家刚灌的香肠。这样的画面,在钢筋混凝土构建的都市里已经很难再见到。 我的母校常胜小学的旧址在河西庙巷,而我上过的交通局幼儿园就在毛家场里。长大后每每和别人提起在哪里上过学时,大家对交通局幼儿园都表现出了陌生。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幼儿园同学大多都是毛家场、河西庙巷的孩子,住在高楼大厦的孩子一般也不会到这里上学。记不清什么时候,幼儿园改成了养老院,现在养老院也不开了,招牌摘掉,金坛航运小学几个大字呈现眼前。是的,这片启蒙过小孩,关怀过老人的地方,也是航运小学的旧址。 不夸张地说,毛家场的每一条巷子,每一个弄堂,我都走过。小时候和伙伴玩一种我们称之为“人与鬼”的游戏,实际上就是警察抓小偷。不过我们要等到夜幕降临才开始游戏,这种游戏的刺激性也是取名“人与鬼”的原因吧。毛家场里没有多少灯,有时候当“鬼”的和当“人”的迎面走,直到距离两三米才能看清对方的脸。当“人”的孩子大叫一声,掉头就跑,窜入不知名的小巷子,当“鬼”的孩子就得继续在夜幕下寻求最后的胜利。 真为现在的孩子们感到遗憾,他们无法体会到“人与鬼”游戏带来的无穷乐趣。当然这种遗憾是多余的,他们对此应该毫无兴趣。电脑和手机上各式各样的游戏足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小时候,我也渴望有电脑、手机,想玩什么游戏都没人管没人问。长大后,突然对电子游戏丧失了兴趣。想去钓龙虾,池塘已经被填平了;想去小树林里探险,树林也已经成为了停车场;想幼稚地召集起儿时的玩伴玩一次“人与鬼”,而他们早已离开了这里,奔向属于自己的远方。 是啊,人总是要长大,老房子也有自己的宿命。毛家场拆迁的消息在我出生前不胫而走,一晃三十年过去,除了西边的小树林改造成停车场,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要找一找细节,越来越密的电线和刚投放的自动洗衣机或许算得上毛家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吧。 我曾有过这样幼稚的想法:丹金漕河畔的这片老房子,能否改造成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街区,依托着漕河风光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南京的老门东,扬州的东关街都是很好的参考,在旅游经济盛行的当下,很多城市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老街。丹金漕河畔的这片老房子是很好的资源,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希望有一天,我这个幼稚的想法会变成现实,希望金坛的明天会更好。 走在毛家场的小路上,以及曾经被我当成毛家场的河西庙巷、毛家弄、江家弄的巷子里,太多的回忆涌上心头。我的幼儿园在这里,小学在这里,老屋在这里,关于童年的所有记忆,全都在这里。可我不能永远留在这里,我要去喧嚣的城市里,为了生活而努力。但我始终会记得这里,一定会回到这里。因为我想,在这里,可以回忆起那个最纯粹的自己。 毛家场啊!希望,若干年以后,我还是我,你还是你。 写作感悟 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怀揣着一片故土,每个人的记忆中都矗立着一座老屋。走过毛家场,走过老屋前,仿佛走过了自己的一段人生历程。既是走在了努力奋斗的当下,也是走过了美好纯真的童年,更是走向了充满希望的明天。 作者简介 彭程,江苏金坛人,年生,江苏警官学院届毕业生。喜爱研究金坛历史文化,收集金坛文史资料。希望透过诚恳的文字,表达真情实感,分享金坛故事。 end 组稿:曹娴图片:彭程编辑:蓝屏 为了防止走散,快将闻艺金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