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5月24日,基地教师成长计划专家团队来到常州市金坛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面向金坛基地全体教师开展专题培训。

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沈旎,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学力研究部副主任、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克端专家团队一行四人在常州市金坛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现场培训。

专题培训

培训由一个小问题(“旎”字的读音)开始,启发老师们发现问题,检测前置经验,并保持好奇心。

沈旎老师围绕综合实践课程和基地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从专业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课程理解(基于体验的建构)、实证研训(追寻经验的价值)、项目学习(把学还给学生)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分析。

沈旎老师指出,基地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多种实践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教学研究的知识与能力、以及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知识与能力。鼓励基地教师不要安于现状,在提升能力和不断汲取新思路的同时,将实践技能多样化,在做中学、学中思;在现有的教学设计中不断改进,注重课例分析、课程的合理性。

并例举了多个其他基地教师的案例,通过“别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倡由传统课程向项目学习转变,建构真实的任务、完整的过程、明确的要求、多样化的支架。

基地课程体系研讨论证

基地主任戴锁庆介绍基地多年来的课程发展历程,从零散的活动到“双轮”课程、“大风车”课程、LSTS课程、“三角形”课程,以及现阶段构思的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多元化课程内容。围绕基地现阶段构思的课程体系,专家团队开展研讨论证。

沈旎老师指出,在正确的课程理念下,应注重条件性和内容性的资源转化。关于顶层设计,“生命教育”涵盖太广,且有固定涵义,建议替换为符合自身特色的主题。

基地现阶段需要对现有课程进行梳理,形成多样化课程形态支持,打造由教师团队支撑的“一核多点”主题链式课程;实现基地教师的词汇共认,规范教学设计,完善师资队伍,形成教师梯队。

针对金坛基地发展,李克端主任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应持续梳理,坚持基地课程核心内涵;二是挖掘基地课程特色;三是建设智慧基地,实现基地和学校的有机连接,共同推动学生能力发展。同时指出,基地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应同步进行,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并行。

李克端主任一行于5月24日、25日分别前往常州青龙山训练中心、嬉乐湾农业示范园实地考察,提出从常州市整体进行实践教育基地布局,整合多元资源,实现基地加营地、公办加民营的常州实践教育特色。

赞赏

长按







































沈阳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