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昨天是什么日子吗! 6月10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 身为文化大省, 我们大江苏除了自然文化遗产, 更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至年, 咱们大常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就有12项呢! 作为常州人,你知道几个? NO.1项目代码:Ⅰ 项目类别:民间传说 董永传说董永传说是中国古代第五大爱情传奇,第五大民间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此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成为两千多年来故事嬗变和文学移植的母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董永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O.2项目代码:Ⅱ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金坛刻纸刻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金坛是中国刻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 金坛刻纸早在隋唐时期,双喜、门花、堂花、灯花、鞋花、花鸟虫鱼、人物戏文等刻纸作品便散见于民间,世代沿袭,在金坛地区形成了刻纸传统。金坛刻纸以蕴涵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而显其艺术至力。 年,金坛刻纸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NO.3项目代码:Ⅲ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直溪巨村舞龙直溪巨村的巨龙活动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传,刘伯温于年农历正月十四日在巨村兴起舞龙,因源于巨村,且龙身大而特长,故又称巨龙,至今已有余年历史。每年元宵节,直溪巨村都会组织舞龙表演免费供远近村民欣赏。 NO.4项目代码:Ⅳ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常州梳篦梳篦,又称栉,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是常州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古代妇女常把精美的篦箕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 制篦业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始祖是陈七子,常州篦梳其制作技艺形成于魏晋时期,至今已有1多年的历史。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篦箕和木梳从原料到成品,分别需经过72道半和28道工序方可完成,传承单位为常州梳篦厂。常州还有著名的篦箕巷。 NO.5项目代码:Ⅴ 项目类别:传统民俗 金坛抬阁金坛抬阁源自古时的细打锣鼓。金坛抬阁起源于明朝,是一种融戏剧造型和杂技娱乐表演为一体的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若干童男童女扮演成古装戏剧人物,悬立在数层四方形阁架上,由人抬着并配之于吹打器乐浩荡出行的一种传统杂技娱乐形式。 NO.6项目代码:Ⅵ 项目类别:传统舞蹈 蒋塘马灯蒋塘马灯是流传于江苏溧阳市社渚镇蒋塘一带的传统舞蹈。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在各地创业、打工的溧阳市社渚镇蒋塘后生总会按时回家,和家中的老人、兄弟在铿锵的鼓点中跳起“马灯”;然后是正月里“出马”于大村小庄。每逢溧阳举行重大节庆活动的时候,“蒋塘竹马灯”也会马不停蹄。 NO.7项目代码:Ⅶ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留青竹刻留青竹刻又称平雕,皮雕等,是中国传统的雕刻艺术。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是以竹子表面一层薄薄的竹青为雕刻图案对象,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让整个雕刻图形产生图底变化的竹刻艺术。留青竹刻是江苏常州三宝(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之一。 NO.8项目代码:Ⅷ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 常州小热昏小热昏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传统吴语曲艺谐谑形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一种马路说唱艺术。始于清光绪年间。 “小热昏”本意是一个人因发高烧热昏了头而胡言乱语,以该词汇命名的曲艺则是“满嘴荒唐话”的说唱艺术。目前还活跃在舞台上,但演员大都年事已高,急需培养接班人,而且大量传统曲目也需要记录和整理,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NO.9项目代码:Ⅸ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常州吟诵常州吟诵,又名吟诵调,是常州的传统音乐形式,用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常州话吟诵。介于唱和读之间的吟唱古典诗词文章的艺术。它横跨文学、音乐、语言三门学科。 常州吟诵是中国古代诗歌吟唱形式流传于今的重要见证,它不仅展现了历史上文人阶层吟诵音乐的风貌,也很好地保存了吴语的音韵特色,为我们今天了解中古时期南方诗歌的演唱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NO.10项目代码:Ⅹ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天宁寺梵呗唱诵天宁寺梵呗唱诵是一种宗教音乐。主要是指江苏常州天宁寺的梵呗音乐。梵呗是汉传佛教音乐的主体部分。常州天宁寺梵呗节奏沉稳扎实,唱腔悠扬潇洒,韵味古朴清雅。其梵呗唱诵向为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公认之典范。 NO.11项目代码: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金坛封缸酒金坛封缸酒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特产的一种属甜型黄酒。 明太祖朱元璋曾驻跸金坛顾龙山,当地百姓献上以糯米酿造的酒(封缸酒的雏形),饮后大悦,并命当地官员将饮剩的酒密封埋入地下,若干年后,朱元璋消灭群雄,登基为帝,金坛当地官员将当年饮剩的酒进贡给朱元璋,经埋地密封多年的酒更加甘淳,遂为之命名,并列为贡酒,又称朱酒。主要选用洮湖一带所产优质糯米为原料,该米色白光洁,味蕴性粘,香味滋溢。 NO.12项目代码:Ⅻ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 锡剧锡剧前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经过民间的演唱流变衍化,逐渐形成锡剧的雏形。主要表现形式有山歌小调、弹词、宣卷、花鼓滩簧等。 锡剧是由武进、无锡一带的东乡小调经过曲艺滩簧阶段发展而成的传统戏曲剧剧种之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锡剧前辈王嘉大把原来的“常州滩簧”推向了较为成熟的锡剧艺术,收了多位高徒,包括武进、无锡、丹阳、宜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有梅兰珍、王兰英等名角。 青果君看完觉得顿时涨了很多知识呀! 其实,除了咱常州的梳篦以外, 江苏其他城市也有自己的特色“非遗”民俗技艺! 跟着青果君一起来欣赏吧!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我们希望未来不用通过教科书来缅怀这些遗产, 而希望越来越多的“非遗”得以传承和发扬。 让更多常州人, 能走近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 点击阅读原文为四季摄影节春季赛优秀作品投票无价之宝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