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本文转自:淮安视听网

输入出发点和距离,无人插秧机就会自动完成插秧工作;点一点显示屏,农田现场的虫情、苗情、气象等信息就能一览无余;路灯坏了,打开手机小程序拍张照,就会有专人来解决......数字化不仅深刻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更深入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推动着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常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数字乡村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重点突破,分步推进,以数字技术持续赋能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腾“云”驾“数”,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治理更有序。

“智”“农”结合,书写“数字强农”新篇章

推进数字技术、智能设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未来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常州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一批智能设备相继亮相。

精准化种植是数字农业的基础。在金坛区指前镇的稻麦科技示范中心,植保无人机正在麦田里来往穿梭,进行作业。金坛全区小麦总面积16.84万亩,目前,金坛侧深施肥插秧机保有量台,植保无人机台,从育秧、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均实现了一体机械作业,工作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了5倍。侧深施肥机实现了插秧与施肥一体化,可直接将肥料施到土下2-3公分,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部分稻田插秧机还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只需输入出发点和距离,就可按照规划路线自动行进自动插秧,节省了大量人工。

高标准的良田需要更加智能、可视化的管理。在武进区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稻田边竖立着一个个“吊瓶”,据了解,这个“吊瓶”便是新研发的水稻病虫草害智能测报系统,可以将农田现场的虫情、苗情、气象等信息上传到智慧农业云平台,为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决策信息服务和数据支撑。过去,农田相关数据的测报,需要基层人员在田间检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还难免出现误差,如今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检测系统,只需点点屏幕,农田全貌就能一览无余。

据了解,在绿色智能技术的助力下,收割后的大米品质、口感远高于平均水准,投向市场后反响非常好。此外,这套系统还能为农产品生成一套“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