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游金坛 跟我游金坛,精彩等你来——今天带大家走进“金坛刻纸”。 明清时期,金坛刻纸已普遍流传,它是金坛民间美化生活,祈福迎祥、驱鬼祛邪的工艺美术品。它应民间习俗而生而用,昔日的金坛,乡乡镇镇都有众多艺人匠师从事刻纸甚至以此营生,开作坊、铺摊、设店,出售喜花、门笺、花样和有刻纸装饰的用品等,门笺最为金坛刻纸代表性作品之一。每逢春节,几乎家家户户贴挂门笺,与春联相应生辉,红成一片,喜气洋洋。现在,剪、刻纸技艺逐渐进化,器材、题材有了新的发展,经刻纸传人的努力,将昔日的技法不断改进,刻纸扩展到主题性的创作,出了数以千计的作品,先后在省和国家美术馆、以及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展览,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和国家的喜爱。 年,金坛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刻纸)之乡”。 年,金坛刻纸被国务院正式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9月,金坛刻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选名录”。 (图:孟建强) (作品作者:杨兆群) 一纸成镂出乾坤,满园春色呈缤纷。在艺术传承活动中,这里已经积累了多个品种、数以万计的金坛民间刻纸作品,在国内外各种报刊上公开发表、在省和国家级参展或比赛中入选、获奖的作品逾千件,还有50多件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金坛从事创作刻制、产业经营和传承活动的刻纸艺人超过人,其中有年已古稀的老一代高手,也有锋芒初露的新一代传人,其艺术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承队伍不断壮大——刻纸艺术家朱晓坤、殷卓宁、孙荣才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刻纸艺术家杨兆群先生还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由金坛民间刻纸艺术家历时四年创作的大型刻纸“姊妹”巨作《中华魂?奥运梦》和《从雅典到北京》还分别被北京奥组委和国家博物馆作为永久性收藏。 (杨兆群先生现场刻纸) 完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