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作家》金坛区作家协会主办 永远的农业中学 ——五位61年前省劳模的共同记忆 五位61年前的省劳模再相聚1庄汉民:记忆中的素质教育 我是年7月从丹阳示范专科学校毕业,来到金坛县河头公社最偏僻的前阳农业中学当老师。学校是一间旧祠堂,一个班级,十几张桌子,二十几个学生。学生上午半天上课,下午半天回家劳动。我吃住在农户家里,上午上课,下午批改作业和备课。当时学生缺课现象比较严重,我每天都要进行家访,动员学生上课。第二年,我们建议周边四所农中合并到成立了中塘农业中学,有了两个班级,四名教师。为开展勤工俭学,学校开垦50多亩田,进行科学试验,还建起了小气象站。学生也渐渐多了,学校也有了规模。当时省委副书记陈光两次来中塘农中视察,肯定了我们的做法,并在全省推广我们的经验。当年年底,中塘农中被评为省农业中学先进学校,我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出席省农业中学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还代表学校在会上发言。回来后,我们注重文化和素质教育结合,学生文化水平和各方面素质都有了提高,毕业后有的当了民办教师,有的担任大队赤脚医生,有的当兵提干,有的当了大队和公社干部。 现在学校是应试教育,就为了提高录取率,忽视了素质教育。我们虽然退休多年了,但我相信今后教育部门和学校一定会从应试教育转变到提高文化和综合素质教学轨道上来,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庄汉民,男,年12月出生,宜兴蜀山镇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先后在金坛县河头长河小学、中塘中学、中塘农中、河头中学任教,年12月,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评为“江苏省农业中学先进工作者”。 2郝福才:艰苦是一笔财富 我工作后迅速投身创办岳阳农业中学,当时有学生多人,公社划了多亩田给我们学校,还调来一位大队书记和一位生产队长帮我们抓生产。还养了多只鹅子和绵羊等,学校实行半耕半读,学习生产两不误。年10月我被推荐参加全国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座谈会,12月又参加了全省农业中学表彰会。年调我到江苏教育学院培训,回来仍然在岳阳农中工作。年调到中塘农中,年开春调到直溪农中负责总后勤。当时学校除了三个初中班,还有三个高中班,分别是机电、兽医和医师班。我们还与直溪国营商店联合在学校办起了全县第一家农中下伸点,又是教学又是代为群众服务。后来抽调我到涑渎中学,期间抽调到镇江地区教材编写组,编写《农业基础知识》一书。调金坛电大负责成人教育,后来我被省电大评为“江苏电大继续教育先进工作者”。 从走上教育岗位到退休,无论在哪个学校,我保持着劳模的本质,加强学习,艰苦奋斗,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教书育人,努力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觉得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给我的这份荣耀。永远不会忘记,艰苦是一笔财富。 郝福才,男,年9月出生,金坛洮西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年7月句容农校毕业参加工作,先后在岳阳农业中学、中塘中学、直溪农中、涑渎中学和金坛电大等学校任教,年12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授予“江苏省农业中学先进工作者”称号。 3朱可能:劳模精神代代传 我是一位普通的农业中学老师,年当选省劳模已经61个年头了。那时候,新中国刚刚建国十周年,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农村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我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农业中学的教师,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我们每个人都是全身心投入到创办农业中学和教育孩子工作中去。 劳模精神是一种大爱,对国家的爱,对人民的爱,对工作的爱,对家乡的爱,对家人的爱。61年来,我把劳模精神当成一个传家宝,一个好家风,引领我们家子子孙孙一代一代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我和老伴生有两男两女四个孩子,他们个个勤奋读书,自力更生。老大高中毕业报名参军,退伍回来创办企业,自谋职业,艰苦奋斗,自我发展。老二考取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考到广州市政府机关工作。两个女儿在基层供销社工作,改制后自主经营,两个女婿都在公安部门,工作踏实,勤政为民。孙女、外孙们都是大学生、研究所生,也有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回来建设祖国。 在我们家,劳模精神是一棵大树,代代相传,枝繁叶茂,根深杆壮。 朱可能,男,年2月出生,金坛指前镇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年2月参加工作,曾任金坛指前农业中学副校长。年12月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授予“江苏省农业中学先进工作者”称号。 4杨福美:我还做农中老师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解放初期就从事教育工作,也一直扎根在农村。我觉得,只有自己始终拥有一颗火热的心,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才能创造卓越的教育果实。学校创办之初,我整个身心扑在学校,不管什么活自己埋头去苦干。爱学校如自己的家,爱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爱是一切的力量。从事教育事业,只有把自己锻造出严于律己、甘于奉献的人格品质,才能开拓出一片坚实的教育园地。行动是一切的基础。那时候同学们参加劳动,工具坏了我去帮他们修理,那里划破了,我去给他们包扎。 年,我20多岁有幸当上了省先进工作者,这是组织上对我的信赖,离不开同志们的帮助。这也让我有了与许多优秀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使我的教学教研得到大幅度提高。60周年过去了,当年的情景好像就在昨天。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还会来做农业中学的老师。 杨福美,男,年12月出生,金坛朱林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曾任金坛县朱林农业中学副校长、朱林中学总务主任等职,先后获金坛县、镇江专区先进工作者称号,年12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授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称号。5蒋锁荣:永远的农业中学 我是年参加工作走上教育岗位的,开始白手起家,创办直溪农业中学。三年国家困难时期,教育出现低潮,虽然学校最后只剩下七名师生,我不抛弃不服气,坚持办学。长期坚持在直溪、建昌、茅麓、西旸等乡村中学工作,曾担任副校长、副书记、校长、书记等职务。年春调普通中学工作,并参与生物教学实践。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两次调回农中任职,一方面抓学校工作的全面整顿,另一方面抓学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同时,进行了校址第三次大搬迁,为学校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待常规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开拓进取,善于团结,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搞好学校建设、校园规划和环境绿化等工作,特别是在组织师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积累资金,用以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方面做出了成绩。 自己一生,作为61年前的江苏省劳动模范,不管什么时候,我始终做到坚定信仰,执着追求,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努力奋斗,把全身心投入到农村的教育事业中。 蒋锁荣,男,年9月出生,江苏金坛人。中共党员,中教一级教师,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州农业学校。年12月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评为“江苏省农业中学先进工作者”,年9月,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工会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金坛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