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2-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导语:自从山东蓝翔火了之后,职业教育就成了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词汇。

不过,尽管不少人在讨论职业教育,但说起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中华职业学校,却没几个人知道,更少有人知道,这所兴办于上海的学校,却与重庆渝北有着不解的缘分,它的旧址,至今仍掩映在渝北回兴的青山之间,继续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默默工作。

尽管相比大热的蓝翔技校,这里的名气实在太小,但在近一个世纪之前,这所凝结着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理想和心血的学校,却在抗战的烽火中,发出了不屈的怒吼。

01

大隐于市

渝北回兴掩藏中国职业教育先驱

渝北区双龙轻轨站下站,沿双湖路向南走20多分钟,在一片汽车维修厂的环抱中,记者找到一所名为“黄炎培中学”的学校。学校门卫室的看护人员钱女士向记者介绍,“中华职业学校”的旧址就在学校内,现已改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而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是学校的校长。

时至寒假,校园内空无一人,走进校园不远,一座古朴、饱含民国风格特色的石门建筑出现在记者眼前。门边石碑上有一行刻字,上面写着“中华职业学校暨于学忠将军旧居”。

走进陈列馆,只见内部呈四合院状,建筑中央的天井里矗立着一尊黄炎培的雕像。纪念馆馆长陈珍平介绍,在年和年纪念馆经历了两次修缮,主体由中华职业学校旧址、黄炎培先生事迹陈列室、江竹筠等四位烈士的英雄事迹陈列室、于学忠将军旧居、于学忠父亲于文孚先生墓园及六尊人物塑像组成,目前占地平方米,有大小房间40间,馆内陈列了曾经中华职业学校及于学忠将军的众多文物。

这所“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最早的职业学校之一,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开端。

02

开天辟地

黄炎培等创立改变中国教育史

一所隐藏在渝北的学校旧址,到底有什么样的历史风云?

20世纪初,国家濒于危亡,百姓陷入困顿,黄炎培同感国家现状、社会现实和民众疾苦,投以极大的爱国热情,积极倡导教育救国。经过广泛考察,黄炎培认为,教育现状与救国夙愿背道而驰,旧式学堂完全脱离社会经济和平民生计。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4点: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年5月,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联络教育界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张謇、严修、沈恩孚、蒋梦鹿、穆藕初等48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研究、倡导、实施职业教育的全国性的教育团体。

年9月,职教社在上海南市陆家浜附近租到一块七亩半的荒芜土地,建造校舍,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主要为工商业界培养中级技术、管理人才的全日制职业中学,先后开设了铁工、木工、商业、机械、石油等科。为抵制外国商品对华倾销,还开设了电镀科和纽扣科。

不同于当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学校,这所中华职业学校在教学中,采取半工半读、工读结合的学制,学生一边学习技能,一边实际操作,并喊出了“劳工神圣”、“双手万能”的口号,这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是开天辟地的创新。

03

颠沛流离

一路西迁至渝借别墅办学

在动荡而孱弱的民国年代,教育家们的理想注定要受到重重考验。在战火连天的抗战年代,中华职校几经迁址,沿着长江从“江之尾”到“江之头”,再回到“江之尾”,走了个来回。

年,全面抗战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学校办学地上海遭受了战火的摧毁,校舍几乎烧毁。在黄炎培等职教社先贤的扶持下,寻求临时校舍。随着战争的深入,黄炎培、江恒源等开始在重庆筹备设立中华职业学校渝校。

中华职校回兴校区原大门

最终于年落户当时的陪都重庆。“那时候学生接近人,大部分是四川、重庆籍学生。”陈珍平介绍说。最开始,中华职业学校把校址选在大渡口,但随着日寇对重庆的狂轰滥炸,山城沦为一片火海,重庆所有学校被迫停课。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职校决定迁移乡下,但选址却成了难题。

年,中华职校回兴校区土木科、商科学生

据校史记载,最终解决校址问题的,是当时一名学生家长胡子移,他把自己在江北县回兴乡(今渝北回兴)的山间别墅借给学校作为校舍。年5月6日,全校师生背负行李,冒着敌机扫射的危险,渡船到江北寸滩,再跋涉前往回兴新校址,仅仅休整一天后,5月8日,职校回兴校区便正式开课。从此,这所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便在渝北扎根下来,直到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原址,直到今天仍在办学。

04

热血报国

职校学子建起抗战“生命线”

虽然历经动荡,但在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客居渝北的中华职校师生,却将其办校理念发扬光大,为抗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名单中,记者看到了一群赫赫有名的科技才俊和文化名家,比如数学家华罗庚、表演艺术家秦怡、水泥混泥土技术专家黄大能等。陈珍平告诉记者,现在纪念馆内收藏的文物很多都来自于他们的后代以及学校的老校友们。

在长长的学生名单中,最为重庆人所知的,要数“江姐”江竹筠。陈珍平向记者介绍,年,江姐曾在中华职校会计训练班就读过,直到年才调离。除了江姐以外,许晓轩、胡友猷、彭立人等红岩英烈也曾在此学习,“抗战期间的条件非常艰苦,为了支援抗战,他们吃的经常是生了虫的米,点的是桐油灯,每天5点钟就要起床,高唱抗日歌曲”。

抗战初期,为了打通外援物资入华通道,国民政府下令修建滇缅公路,而修筑这条当时唯一对外通道的工程技术人员中,过半是中华职校的毕业生。据记载,这些刚毕业的年轻人接受短期培训后,便一批批穿越敌占区,冒险越过日军封锁线,在西南的崇山峻岭中长途跋涉到昆明,随即投入到筑路工程,其中不少人因劳累体弱,就死在了旅途中。

修筑滇缅公路的技术人员,多半是中华职校毕业生。

另外,年,从抗战前线退回重庆的抗日名将于学忠将军举家迁到渝北回兴,也隐居在中华职校,直到重庆解放,才应周总理邀请前往北京,参与新中国的建设。

由于饱受战火纷扰,学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做到废墟重建、随毁随建,在教学上继承中华职业学校的优良传统,尤其注重做人准则和革命道理的教育。

05

不忘初心

回归教育办校理念被发扬光大

重庆解放后,中华职校渝北旧址结束了它激荡风云的岁月,恢复教育的本职工作,成为黄炎培中学(原回兴中学)所在地。并在校园中开辟纪念馆,以纪念这所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

“中华职业学校对于渝北,甚至对于整个重庆都有深远的影响。”昨日下午,记者连线渝北区副区长、渝北区中华职教社主任唐丽华,她介绍说,先辈黄炎培创立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丰碑,学校师生为中国实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取代的贡献。

唐丽华说,目前全国的职业教育方法皆来自于对黄炎培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年渝北职教中心被正式授予“重庆市中华职业学校”的称号,便是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弘扬。

记者了解到,纪念馆先后被评定为区属文物保护单位、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炎培中学校长张胜礼介绍,这个纪念馆的开办是为了更好地弘扬黄炎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历史名校。

06

“中华职校”著名校友

江竹筠(-),中华职业学校(重庆校区)会计训练班学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在万县被捕,被囚禁于“渣滓洞”,解放前夕牺牲于歌乐山渣滓洞。

彭立人(-),中华职业学校(重庆校区)中技科学生,中共达县县委书记,年11月牺牲于戴公祠。

胡友犹(-),中华职业学校(重庆校区)教师。年11月14日牺牲于歌乐山渣滓洞。

华罗庚(—),汉族,籍贯江苏金坛,祖籍江苏省丹阳,曾就读中华职业学校。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秦怡(-),原名秦德和,上海人,祖籍江苏省高邮市,曾就读中华职业学校。中国著名电影、话剧、电视剧女演员、艺术家,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的33世孙。年10月17日获得第18届金鸡百花终生成就奖。

黄大能(-),男,上海人,黄炎培第四子,曾就读于中华职业学校。我国著名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原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领导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水泥国家标准。

顾心怿(-),油田矿业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就读于中华职业学院。研制出冲程长、负荷大、耗能小的新型抽油机—链条抽油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来源:国泰安职业教育

感谢作者的辛苦劳动,本







































中科白殿疯医院
白癜风发病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