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七年生人的吕耀炳爷爷,退体已30年,持续天,每天4小时,用毛笔完成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等书籍的抄写,在夕阳红灿不觉晚,老有所乐未知秋的晚年生活里,为我们的父辈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借鉴。 ﹁ 走近 ﹂ 来到吕耀炳老人家门口,摆满了各种盆栽,看着这些被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花草,老人的恬静我大概也能看出一二了。 许是驴子去的时间早了些,吕耀炳老人的老伴告诉我老人刚起床,早饭还没来得及吃呢。一碗白粥,两碗小菜,老伴端到面前细声嘱咐着老人趁热吃~ 安顿好老人吃早饭,老伴转身到门口的院子里,忙忙碌碌打理着两人一天的生活,旁边的一排水桶引起了驴子的好奇,奶奶笑着说,旁边井里打来的,洗刷搞卫生省得浪费自来水。 这里原本是老两口寝室又兼具爷爷“工作室”,老人每天花大量时间写字练习书法完成“作业”,于是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书桌上有老人抄写的《水浒传》,爷爷告诉我,因为《水浒传》最早抄写,二三十年后再看,还可更加精美,于是再次重抄。 吃过早饭的老人,坐在书桌前不紧不慢的铺开纸张,磨好墨,房中墨香四溢 一位年过九旬的老者,手中握着一支毛笔,一本《水浒传》,一张宣纸上写着娟秀的行楷。 莫名中,我闻到了淡淡的花香,环顾四周,原来在老人身后的桌子上摆放着几株刚刚折下的腊梅,挺立的枝干,含苞欲放的花蕊~ ﹁ 浅聊 ﹂ 老人一手好字让我对他小时候接受的教育程度产生了兴趣。惊讶的是,老人从小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认识这么多字全靠自学,直到现在还参加着两个老年大学函授班。 老人的书桌上放着一张年轻时候的照片,看照片就知道老人年轻时候是个大帅哥。 就从这张照片聊起,老人家境贫寒,从小不得上学,十几岁跟着有学问的村上长者,主动忙到忙西,聪明好学,人家都挺愿意教他,成年竟无私自通也有了点学识,犹其一手好毛笔字,在那断文识字都稀奇的年代,对于这样的苗子,人人爱护有加重点推荐培养,老人也一路自学,一边工作,从乡助征员到教师,从教师到金坛县物资局干部,并取得了经济师职称,不能不说是奇迹。在工作之余,也参加一些书法活动,得奖无数,每一份荣誉老人都细心地收藏着。 在翻阅这些荣誉的时候,我无意看到了老人给自己写的自传。 退体以后,本来喜静的老人重新拾起了自己的爱好,两耳不闻窗外事,投入了学习创作书法的世界里,偶然机会,萌生了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学习和书法创作相结合,于是就有了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四小时的“作业”,每天抄写2~3张将近字!一点不满意重抄,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集文学艺术和书法艺术大成的“吕耀炳手抄《四大名著》” 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光辉,在翻看着这些作品,也由衷赞叹,嘱咐要好好保存。 ﹁ 感叹 ﹂ 退出老人书斋,静静地在一旁看着老人一笔一划认真的抄写,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如佛如道,我想身后的光环决不仅仅是偶然。 驴子也不是第一次采访长寿老人了,与这些老人接触发现,他们之间仿佛有着一个共性,骨子里透出的释然,我想也许这就是他们能够长寿的原因吧!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年人还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主动而不被动,如吕耀炳老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自然就活出了他人生暮年的又一次精彩!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