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江苏省考古学会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2月27-28日在南通市举行。江苏省考古学会成立于年,通过普及考古知识、开展学术交流等,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江苏省的考古事业和培养考古学优秀人才。参加此次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南通市文广新局局长、党组书记徐国祥,江苏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南京博物院(江苏)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江苏省考古学会秘书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周润垦,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照根,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会议由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无锡博物院院长刘宝山主持。出席会议的还有各地市、县、区及相关高校的领导及专家学者百余人。

开幕式上,徐国祥局长在欢迎词中表示,江苏省考古学会年年会能在南通召开,对南通来讲是一件大喜事,对南通的考古工作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和鞭策。近年来南通考古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推进,如海安青墩遗址的发现,如东发现的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唐国庆寺,沿海滩涂的新发现等,但南通的考古工作仍然存在弱项,考古文化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希望在兄弟单位的指导和帮助下,南通考古工作能够取得进一步的成果。周润垦作学会年度工作报告,他指出,年是“十三五”的第二年,是学会在推进江苏省文物事业发展重要的一年。并对学会年度所组织的学术活动、编辑出版等工作,做了回顾和总结。

此次会议分为主旨演讲和学术讨论两个环节。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和贺云翱分别做了《互联网背景下文博事业发展与传播的讨论》、《文化视角下的城市考古——以南京市为例》两场讲座。

龚良院长在《互联网背景下文博事业发展与传播的讨论》中指出,我们遇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遇上了一个文博事业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加速适应时代要求,必须要提升传播的效率。关于我们的文化自信,从国家来讲是中华传统和文化,从地方来讲就是整个地方的地域文明。文博事业发展适应当前的新矛盾至关重要,考古事业也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博物馆服务社会公众的实现主要依靠传播。互联网环境中的文博事业发展,要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文物科技保护水平,要从“数字”到“智慧”。考古事业也需要插着互联网的翅膀。在公众考古与互联网方面,从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内的应用到数字博物馆,再到讨论中的智慧博物馆,要将博物馆的传播能力和公众参与能力,以及教育审美的目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用新的传播手段去讲好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示过去生活的故事、乡镇发展的故事、地域文化的故事、中华文明的故事。

贺云翱《文化视角下的城市考古——以南京市为例》中讲到,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市民成为城市的主人,每个城市都需要自己的文化,更需要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品牌,以及文化故事、文化地位、文化价值。而考古学恰恰是城市文化建设中重要资源和价值的提供者。每个城市的考古机构和考古学者又是区域乃至国家系统的学术组成部分,为此城市考古机构需要文化思维。所谓的文化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城市考古的根本目标是城市文化的研究与呈现。城市文化是区域文化的代表与典型,城市文化考古可以包含更加广泛的城市考古资料。以文化为目标的城市考古具备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两大功能。城市视角的城市考古就是要发展每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从而展现不同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六朝都城考古是南京城市文化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朝都城考古中重要遗物的发现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对于南京地区的城市考古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探索地域文明、保护文化遗产、服务社会大众”,与会学者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主要集中在考古发掘新收获及其认识、科技考古、公众考古、考古史研究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考古发掘新收获大致可分为遗址类和墓葬类。发现的各类遗址包括早期聚落遗址、城址、寺庙遗址等,年代跨度从新时器、商周、汉唐、一直到宋元明清。墓葬类除了单体墓葬外,还有墓葬群,其中也包括最具江南地方特色的土墩墓。

遗址类,甘恢元(南京博物院)发掘的泗洪赵庄遗址,大汶口文化聚落面积大、内涵丰富,为江苏境内淮河北侧的大型中心性聚落遗址。何汉生(镇江博物馆)分享了大港周代遗址群的考古收获及初步研究成果,推断其为“宜”国都城所在。杭涛(南京博物院)介绍了仪征市庙山汉墓的考古调查与勘探情况,发现残存的陵园陵墙、陪葬坑等,基本确定了王陵区范围和布局。王宣波(宿迁博物馆)介绍了泗阳淩城遗址考古勘探与发掘情况,发现城墙遗迹和较多建筑构建,确认其为汉代泗水国的都邑。陈大海(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介绍了南京市玄武区碑亭巷六朝建康宫城遗址的发掘,发现孙吴时期砖砌水渠、东晋时期水井以及南朝时期石构护岸等遗迹,并在东晋时期砖井中发现“建元元年”纪年铭砖。郑洪全(徐州博物馆)汇报了徐州古城址的探索。石峰(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介绍了包括曲阳城、代相城、罗庄城等十余座连云港古城的调查情况。

寺庙遗址类,康津(如东博物馆)介绍了如东掘港国清寺的考古发掘情况,并指出其作为见证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及其与南通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价值。龚巨平(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介绍了南京市清凉寺的建筑布局,和南唐高僧悟空禅师的塔墓。另外,还有窑址类,杨平平(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介绍了烧造明代南京城墙砖的窑场及印有“应天府提调官......上元县提调官”的铭砖。张志清(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介绍了出土数吨龙泉青瓷的太仓樊村泾的百余座窑址及相关的水井、码头等重要遗迹。邵磊、郦英南(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分别对栖霞山千佛崖的龛窟和丹阳地区南朝陵墓有角石首纹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墓葬类,王妮(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介绍了朱元璋之女明怀庆大长公主墓的发掘。土墩墓类考古发掘除了传统意义的一墩多墓、向心墩筑等发现外,曹军(南京博物院)介绍了金坛立夫路土墩墓发掘中发现的“土椁式”的新式埋葬方式;于成龙(南京博物院)以金坛牯牛墩的发掘为例,介绍了发掘过程中诸如“放射线”、“草包泥”等一些特殊而有规律的体现土墩墓营建方式的遗迹现象,指出土墩内部由三个有叠压关系的小土墩组成,主墓和小土墩位置关系似刻意布置,并对土墩墓的建筑方法进行推想。

科技考古方面,王宁(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以河南郑州小双桥遗址为例,介绍了古胶原的多稳定同位素分析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并指出其在先民生业模式、社会阶层、动物饲养和迁移活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吴文婉(南京博物院)以泗洪顺山集遗址、镇江丁家村遗址为例,从微体植物和大植物遗存角度,对聚落的生计模式、农业生产和聚落区域微环境等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植物考古的推广和应用在探讨社会生业经济模式演变、古代农业起源与发展、古环境演变等问题上的意义。

另外,张雪菲(南京博物院)介绍了四年来南博公众考古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公众考古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受众对象及媒体应用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何文竞(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以独特的视野介绍了中国早期女性考古工作者的事迹等;周润垦以南通水文化遗产调查为视角,对其踏查的百余座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点进行了图片展示,分享了城镇发展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

最后,林留根所长对本次考古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进行总结,对年度所做的考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这次会议很好的实现了成果展示和学术交流,既有最新的考古发掘收获,又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学术需要批评和怀疑的精神,这也是学术讨论的意义所在。重申了龚院长、贺教授的一些前沿观点,并表达了对青年考古工作者的期望。希望考古工作者除了做好发掘外,还要







































白癜风的症状与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