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蔡留生:42年影人的“放影之家”》,转自网友“爱迪诺”在山水网的发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年,蔡留生退伍走上放电影之路; 至年,大儿子蔡荣军、小儿子蔡荣强相继子承父业,走上放电影之路; 年,儿媳汤荣华又走上放电影之路; 年,71岁的蔡留生一家四口于光与影的组合中,依然行走在文化传播之路上…… 群众“电影迷”“留生,你是不是脑袋秀豆了,供销社不选,粮管所不进,偏偏放电影?”时至今日,仍有人问蔡留生。他斩钉截铁回答,“我爱电影,喜欢放电影,有什么后悔的?” 年3月,27岁的蔡留生退伍至金坛县登冠乡电影院,从此走上放电影之路。这一放,就是整整42年。 年,蔡留生放的最原始的是8.75毫米放映机,票价3元。除了在电影院,还到各大队流动放映,有时大队间还“跑片”。那时,电影是百姓最奢侈也是最好的精神享受,电影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印象中当时放得最多是《地雷战》、《地道战》、《小花》、《渡江侦察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革 命题材影片。一听说放电影,人人都来了劲,个个都成了“影迷”。吃过中饭,他就到大队部拉银幕。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端着凳子“抢地盘”。家家户户忙着炒瓜子、炒蚕豆。不到太阳下山,场上就翘首以待坐满人。放影前,总要先放一段毛主席语录“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然后开始播放计划生育、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方面幻灯片,最后开始放正片。随着电影情节高潮迭起,除了放映机声音、嗑瓜子声音就是惊叹声,尤其最后吹响冲锋号,人人内心激动万分,此时电影也接近尾声。 年,蔡留生放的是16毫米放映机,有时在公社大会堂放,有时在大队放,除了革命题材电影,像《红楼梦》、《追鱼》、《少林寺》、《卖花姑娘》、《白发魔女》、《被爱情遗望的角落》等戏曲、武侠和生活类影片倍受喜欢。对此他回忆道,“那时没有电视机,电影是群众最好的娱乐工具,作为放影人其实我们心里更高兴。” 放影“大行家”90年代末,以《方世玉》、《苗翠花》、《古惑仔》等香港武侠影片为主,而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审死官》等喜剧片更受欢迎。老百姓爱看什么电影,蔡留生是瞎子吃馄饨—心中有数。电影“跑片”,老百姓“赶场”,有时为看一场电影要跑六七里路。因此,他想方设法深入到农村一线,根据各时期特点选择不同题材影片满足群众需求。 左手握拷贝盘,右手装带子,蔡留生手到捻来。蔡留生放电影,儿子是第一观众。蔡荣军从小屁颠屁颠跟在父亲身后,父亲推着手推车,一侧放着放映设备,一侧坐着小荣军。蔡荣军耳濡目染,小学三年级就学会放电影。年,他初中毕业跟着父亲放电影。随着放映设施不断完善,年登冠电影院配了35毫米放映机。可随着电视机普及,电影院逐渐冷清起来。到了年,蔡留生换了35毫米流动放映机,这时电影院倒闭了,他把放映机搬到学校,播放爱国主义题材影片,金坛每个乡村学校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随着胶片电影“完美谢幕”,数字电影“粉墨登场”。年,蔡留生在全区成立首家数字流动放映机。凡人家红白喜事、做寿、上学、上梁等,都要请他放电影。他想,市场经济适者生存。于是,他走学校、跑山村,既为了生计,更为了百姓看电影、看好电影。适逢文化“三下乡”活动启动,他把目光瞄准了农村市场。虽然电视机普及、网络剧流行,但他明白群众更需要什么?他要坚守农村文化阵地,坚持传播主流文化。年,小儿子蔡荣强毕业又放上了电影。从选片、架机、播放、调色等,他们个个都是“大行家”,真是“打虎亲兄弟,放映父子兵”。 全家“总动员”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年5月一天,蔡荣强到西阳乡放电影。场上人数稀稀落落的,突然他发现一位姑娘看得出神,完全融入电影中,时而随女主角流泪,又时而兴奋得手舞足蹈。 此时,天公不作美。场上人走光了,而她看得全神贯注。想不到,现在还有人对电影如此痴迷?蔡荣强不忍心打扰她,在她头上悄悄撑起一把雨伞。正如所有爱情影片情节那样,爱情故事的序幕拉开了…… 如今,除了下雨天,蔡荣强就带着妻子汤荣华,跟着父亲、哥哥一道“送电影下乡”。只是过去的独轮车,变成了面包车;过去的胶片机,变成了数字机;当年的小伙子,变成了耄耋老人。这个“电影之家”,联系业务的,开车的,架机的,放映的,分工协作其乐融融。 “去年底,在南京召开的全省电影年终总结会议上,中国电影家协会一位负责人认为,父亲坚持42年放影,在江苏乃至全国都多见,在文化、文明传播一线,他巍然屹立。”蔡荣强说,近年来他们成立了金坛直溪现代放映队,作为金坛电影放映授权站,在加强行业监管的同时,与国土、环保、公安、交通、地税、安监、人社等部门合作,利用放映机会加强各种法律法规宣传,目前正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共园小康中国梦”,从7月1日起将开始展播《生死九十六小时》、《浴血东征》、《勇士》、《我的特工爷爷》、《焦裕禄》等50多部爱国题材的影片。 “我教育孩子们做一行爱一行,既为了生存,更为了传播文化文明……”蔡留生说着电话来了。“电影之家”又奔波在放映之路上…… 传播文明,放飞“影”梦。在互联网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影逐渐成为被遗望的角落,而电影人依然坚守着那块阵地,令人肃然起敬。老蔡42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坚守,既是个人生活的一种爱好,也是至高无尚人生的一种追求,更为了文化文明的一种传承与传播。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