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镇江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为江苏地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城市。

镇江地域文化具有古老型、移民型及山水型等主要特点,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但限于自身条件,在展现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历史欠缺,由于镇江当长江下游南北孔道,在两晋之交起就是北方文化、中原文化楔入江浙的前沿地带,文化冲撞激烈,变异明显。近代太平天国战争后,淮北民与江北民又不断涌入江南,使得镇江土客文化再次整合,导致地处江南北沿的镇江文化面貌与母体吴地大相径庭,呈现地理位置在江南、文化表征是江北的特有现象。

而镇江内部各个县域城市经济、文化差异也十分明显,向心力不高,如丹阳位于吴语边界处,绝大多数地区使用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方言,与常州地域文化相近;扬中作为沿江岛市,使用江淮官话泰如片扬中话,此地缘关系又与隔江相望的泰州相近;而被誉为“京畿首县”的句容自古就与南京同根同源,句容建县年,有年属南京管辖,尤其目前句容与南京同城化进程加快,进一步加大了句容与镇江的离心力。可以说,镇江内部各辖市、区向心力、融合度远低于其他城市。

再看扬州和镇江,两座城市一水相间,一苇可航,在地理上可算是名副其实的近邻,两地的人文交流历来繁盛。当然,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两座城市的个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扬州无山,镇江有山。扬州在江北,却更像旖旎的江南。镇江在江南,却更像兀立的江北。正所谓既生瑜何生亮,在周边宁、常、扬三市光芒的簇拥下,镇江显得黯然了许多。而如若镇、扬二市融合,对两地都是有利无弊的好事,两城合一的局面不仅能带动两地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提升,更将打造长三角地区又一座可以与苏锡常抗衡的大型城市。

目前,江苏省正在探索形成以科学合理调整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层级少、机构少、效率少、成本低的城市设置机制,调整扩容发展两至三个大中城市。在这一政策形势下,像当初安徽拆解巢湖那样分解镇江,对于江苏全局发展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值得探讨和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根据设想,将镇江京口区、润州区的全部以及丹徒区的大部划归扬州市管辖,将镇江丹阳和与丹阳、金坛地缘文化相近的丹徒区上会、宝堰、荣炳三镇划归常州管辖;将镇江句容市划归南京管辖;将镇江扬中市划归泰州管辖。

按照设想的行政区划调整,不仅可以将先前受行政区域影响而限制重重的区域文化版图进行了合理梳理,也提升了宁、常、扬、泰四市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这几大城市对区域基础设施的整合提升,进一步加强了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