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文章因爲篇幅忒長,蓋咾分篇發,上趟內容包括,想回顧上篇文章箇請猛戳本文底部箇「閱讀原文」。 .8.11 一、江東 3、宋元時期 北宋吞併六南之後,仍使用唐中期箇道州縣制,江東大部屬江南西道,分爲宣州、歙州、池州、太平州及廣德軍;昇州及吳越別箇地區屬江南東道。 北宋還對州縣級區劃進行爻調整: 昇州,治上元縣、江寧縣(二縣共用一個縣城),領縣五:上元、江寧、句容、溧水、溧陽; 太平州,治當塗縣,領縣三:當塗、蕪湖、繁昌; 宣州,治宣城縣,領縣六:宣城、寧國、旌德、涇、太平; 廣德軍,年以廣德縣爲軍,年分出建平縣;治廣德縣,領縣二:廣德、建平; 歙州,治歙縣,領縣六:歙、休寧、祁門、績溪、黟、婺源; 池州,治貴池縣,領縣六:貴池、青陽、銅陵、建德、石臺、東流(其中東流、建德並非吳越領土)。 另外,饒州箇浮梁縣、德興縣亦爲吳越領土一部分,屬於江東地區。 宋治早期(年)箇江東地區 年,宋帝趙匡義實行分路統轄州縣,設轉運使以領路事,路爲地方最高政區,改隋唐之州縣二級制爲路、府(州、軍)、縣三級制。宋全境爲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十五路,史稱「至道十五路」。江東地區皆屬江南路。昇州爲江南路之治所。 年,複陞昇州爲江寧府。 年,分江南路爲江南東路替江南西路。該便是江東箇由來。昇州爲江南東路箇治所。吳越江東地區替江南東路基本重合,江南東路還包括爻屬於贛越箇江州、饒州替南康,以及文化方言接近浙東箇信州(信州擺在浙東討論)。 宋治中後期(年-年)箇江南東路 年,摩尼敎徒方臘於歙縣七賢村起義,無幾許光景便攻剋歙州、睦州、杭州,次年畀北宋鎮壓。北宋改歙州爲徽州。 年,北宋畀女真國滅亡,女真扶植張邦昌爲中國皇帝,國號「楚」,以江寧府爲名義首都。而北宋廢帝趙桓之弟趙高宗構於歸德府稱帝。吳越仍效忠趙宋。次年中原盡失,高宗流亡至我吳。建炎三年(年)改江寧府爲建康府,作爲行都,稱「東都」,紹興元年(年),改杭州爲臨安府,爲「行在」。改東都爲「留都」。 趙朝基本沿襲北宋箇行政區劃。孝宗眘乾道二年(年)陞宣州置寧國府。 趙朝中後期(年-年)箇江東 年,蒙古帝國攻佔我國建康府,次年,攻佔都城臨安府,俘虜末帝?,吳地盡爲蒙古所有,趙朝滅亡。蒙古帝國置江淮等處行中書省,統兩淮(淮南東路、淮南西路)、兩浙(兩浙東路、兩浙西路)地。省會于原淮南東路首府揚州。陞各州府爲路。年,徙省治於杭州。年,割江北揚州等地隸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改曰江浙行省。年,蒙古皇帝鐵穆耳分全國為22道,各道立肅政廉訪司,江南十道隸駐建康箇江南行禦史臺管轄。吳越地區有江南浙西、浙東海右、江東建康三道。其中江東建康道肅政廉訪司替江東地區基本重合。 蒙古帝國實行省、道、路、州、縣多級行政級別,較爲混亂,其中江東地區箇行政區劃如下: 建康路,年以建康府陞,年徙江南行禦史台治建康,年,改建康路爲集慶路,領縣三、州二:上元縣、江寧縣、句容縣、溧水州(年以溧水縣陞)、溧陽州(年陞爲溧陽路,年復爲縣,後陞州); 太平路,年以太平州陞,領縣三:當塗、蕪湖、繁昌; 池州路,年以池州陞,領縣六:貴池、青陽、建德、銅陵、石埭、東流(其中東流、建德並非吳越領土); 廣德路,年以廣德軍陞,領縣二:廣德、建平; 寧國路,年以寧國府陞,年建江東建康道肅政廉訪司治於此,領縣六:宣城、南陵、涇縣、寧國、旌德、太平; 徽州路,年以徽州陞,領縣五、州一:歙縣、休寧縣、祁門縣、黟縣、績溪縣、婺源州(年以婺源縣陞)。 另外,饒州路(年以饒州陞)箇浮梁州(年以浮梁縣陞)、德興縣亦爲吳越領土一部分,屬於江東地區。 蒙古帝國箇江東建康肅政廉訪司 十四世紀中葉,蒙古帝國民變弗斷。多在中國替江淮地區發生。其中紅巾軍郭子興部下朱重八佔領淮南之滁州、和州,遙奉小明王韓林兒爲主。朱重八於年攻下集慶路,以其爲根據地,並改名爲應天府。無幾許光景佔領應天府周邊箇鎮江、廣德、常州、徽州、池州等,江東地區盡爲其所有。年朱重八畀韓林兒封爲吳國公。年,朱重八自稱吳王。年得到Sina大部分地區箇朱重八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 年「西吳王」朱重八所轄領土 4、明清時期 朱重八爲韓林兒部下辰光,已經對所轄區域箇政區進行爻較大調整。年,始設江南行中書省,轄境爲應天府、太平府(蒙古之太平路)、江淮府(蒙古之鎮江路,同年改名鎮江府)、廣興府(蒙古之廣德路)、常州路、揚州路、廬州路、安慶路。年朱重八稱吳王,於應天府設中書省,又稱直隸,江南行中書省併入。年將江淮行省併入中書省,並將從東吳王張士誠奪來箇嘉興、湖州併入中書省。年稱帝辰光,以應天府爲南京。該歇中書省直隸江南、江淮、浙西及淮河北部很大箇地區,爲今日安徽省、江蘇省箇前身。年將嘉興、湖州劃歸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明早期(-年)箇直隸 該歇吳越地畀朱重八一分爲二,江東、浙西大部直隸中書省,浙東,浙西之杭嘉湖屬浙江承宣佈政使司。直隸包括原淮東淮西,替河南箇東部。而河南、淮西爲韓林兒、郭子興、朱重八箇發家之地。富庶箇吳越江東、浙西自然成爲吸血箇對象。而南京應天府也經歷爻人口置換,原吳語人口衹存於東南角箇溧陽縣,操淮西方言者成爲新南京人。 朱明一朝,江東地區府縣級區劃如下: 應天府,年曰南京,年曰京師,年仍曰南京。領縣八:上元、江寧、句容、溧陽、溧水、高淳(年分溧水縣南部置)、江浦、六合(江浦、六合爲朱重八統治時期劃給南京,乃江淮之領土,並未吳越領土)。 太平府,年由太平路改。領縣三,當塗、蕪湖、繁昌。 池州府,年由池州路改九華府,尋曰池州府。領縣六:貴池、青陽、銅陵、石埭、建德、東流,其中東流、建德並非吳越領土。 寧國府,年由寧國路改,年曰宣城府,年曰宣州府,年仍曰寧國府。領縣六:宣城、南陵、涇、寧國、旌德、太平。 徽州府,年由徽州路改興安府,年曰徽州府。領縣六:歙、休寧、祁門、黟、績溪、婺源(年由婺源州降爲縣)。 廣德州,年由廣德路改廣興府,年曰廣德州,年以州治廣德縣省入,直隸京師。領縣一:建平。 另外,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饒州府(年以饒州路改,隸江南行省,尋曰饒州府,隸江西行省)箇浮梁縣(以浮梁縣州降)、德興縣亦爲吳越領土一部分,屬於江東地區。 明中後期箇江東地區 年明帝朱棣遷都北平,改京師爲南京,改直隸爲南直隸。年明帝朱高熾又改南京爲京師。年,明帝朱祁鎮降京師爲留都南京。 年,大順國皇帝李自成攻下大明國首都北京,帝朱由檢自殺。大順國佔有中國地區,巴蜀地區爲張獻忠建立箇大西國。而江淮及六南地區仍效忠朱明。朱由檢箇堂弟福王朱由崧於同年6月19日在留都南京稱帝,史稱「南明」。次年,已佔領中國地區箇滿洲清國陸續佔領淮東替鎮江,帝朱由崧出逃蕪湖,卻畀清軍俘虜。留都南京亦爲清國佔領。該歇吳越江東地區、淮西地區皆爲清國所有。 年,清國佔領南京後,改前明南直隸爲江南省。府縣級區劃未做大幅變動。改留都南京應天府爲江寧府。 年,清帝福臨分江南省爲江南左及江南右兩個布政使。昰趟劃分弗曾按照民系或者語言,而是讓一個省內有多個民系互相牽制。吳越江東地區箇江寧府畀留在江南右,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四府及廣德州畀劃入江南左。江南左布政使駐江南右箇江寧。 年,改江南右布政使司爲江蘇布政使司,駐蘇州府;江南左布政使司爲安徽布政使司,駐江寧府。 年,劃江寧府溧陽縣屬鎮江。 年1月,置安徽寧池太廣道,領安慶府、徽州府、池州府、太平府、寧國府、廣德直隸州,治安慶府。11月,遷道治於蕪湖縣。 年移安徽布政使司駐安慶府;分江蘇布政使司置江南江淮揚徐海通等處承宣佈政使司(簡稱江寧布政使司),駐江寧府,轄江寧府及淮東地區。 清中期箇江東地區 年,客家人洪秀全建立箇太平天國得到鄂東及淮西諸地後,攻下江寧府,改名爲天京,以其爲太平天國箇首都。天京城內許多文化遺跡畀太平天國毀壞。 年,析安慶府往屬於廬鳳道,安徽寧池太廣道遂改爲徽寧池太廣道,遷道治於寧國府。該道暫歸浙江巡撫兼轄。同年太平天國短暫佔領徽州府。年,寧國府城陷,寧國府畀改名寧郭郡。年,廣德州、寧國府南部亦畀太平天國佔領,遷道治於徽州府祁門縣。 該歇,江東除徽州府仍爲清國領土,爲浙江巡撫兼轄,別箇均爲太平天國佔領。其中天京屬太平天國天京省,寧郭郡、太平郡、池州郡、廣德州屬安徽省。另外,浮梁、德興二縣也畀太平天國佔領,屬江西省饒州郡。 太平天國時期箇江東地區(黃色爲太平天國,綠色爲清國) 年,清國湘軍攻下池州、蕪湖、當塗後,開始對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進行圍攻戰,圍城兩年時間,天京幾乎無糧草,餓死者甚眾。年7月19日,天京畀清國攻陷。「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余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金陵之役,伏屍百萬,秦淮盡赤;號哭之聲,震動四野。」昰趟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爲50萬-萬間,遠超所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至此太平天國滅亡,吳越再次成爲清國一部分。 -年間,江東寧國府、廣德州成爲清國替太平天國拉鋸戰箇戰場。尤其無爲匪洪容海奪取廣德州辰光,對此進行大屠殺。廣德州人口損失超過90%,此後本土人操吳語毗陵小片者幾乎消失,操淮西方言者成爲新廣德人。太平府長江沿岸、寧國府各縣縣城也有類似情況,操宣州吳語者基本在鄉村。 年,遷徽寧池太廣道治於太平府蕪湖縣。 年1月,將江寧布政使轄區箇江寧府、淮安府、揚州府、徐州府四府替通州、海州兩直隸州,新設爲江淮省。省會設于淮安府,江淮布政使仍設江寧。同年4月,江淮省重新並回江蘇省。 年6月,裁安廬滁替道,其原領箇安慶府屬徽寧池太廣道,徽寧池太廣道領安慶府、徽州府、池州府、太平府、寧國府、廣德直隸州,治太平府蕪湖縣。 5、共和時期 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爆發,次日湖北軍政府成立,南方各省紛紛響應,先後起義並宣佈獨立。11月5日,江蘇巡撫程德全在蘇州宣佈獨立,並於當日建立江蘇都督府。12月2日,江浙聯軍攻克南京,江蘇都督府遷往南京。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在此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並將南京陞爲直轄南京府,一隻號頭後省入江蘇省。 民國首先廢除道、府兩級,並改州、廳爲縣,縣直屬於省,並將原先共用一個縣城箇縣合併,如上元、江寧二縣合併爲江寧縣。年恢復道制。江蘇省設金陵道、滬海道、蘇常道、淮揚道、徐海道。其中金陵道包括爻現在箇南京,轄江寧、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合、丹徒、丹陽、金壇、溧陽、揚中11縣。其中江浦、六合屬淮東,並未吳越領土,丹徒、丹陽、金壇、溧陽、揚中屬於吳越箇浙西地區。安徽省設安慶道、蕪湖道、淮泗道,其中蕪湖道包括爻江東除南京箇大部分地區,轄蕪湖、繁昌、當塗、廣德、郎溪(原建平縣改名)、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祁門、績溪、宣城、南陵、涇縣、太平、旌德、寧國、貴池、銅陵、石埭、東流、秋浦(原建德縣改名)、青陽23縣。其中東流、秋浦非吳越領土。另外江西省潯陽道箇浮梁、德興兩縣亦爲吳越領土一部分,屬於江東地區。 年,北伐軍進駐吳越,道制取消。析江蘇省置南京特別市。 年,民國各縣建行政督察區,區設專員公署管理所轄各縣行政事務。其中替吳越江東地區有關箇行政督察區有: 1)江蘇省: 第一區,轄鎮江、丹陽、高淳、句容、金壇、揚中、溧水,其中高淳、句容、溧水屬吳越江東地區。年改名溧陽區,年割江寧、溧水、高淳、句容爲江寧區。年省入第一區。年汪兆銘政府對江蘇省政府實行改組,各縣歸江蘇省政府直轄。年蔣中正政府恢復第一區,江寧、句容、溧水、高淳屬之。 2)安徽省: 第二區,轄蕪湖、當塗、繁昌、和縣、含山、無爲,其中蕪湖、當塗、繁昌屬吳越江東地區; 第八區,轄貴池、青陽、銅陵、石埭、秋浦、東流,其中貴池、青陽、銅陵、石埭屬吳越江東地區; 第九區,轄宣城、南陵、涇縣、寧國、旌德、太平、廣德、郎溪,皆屬吳越江東地區; 第十區,轄歙縣、休寧、婺源、黟縣、祁門、績溪,皆屬吳越江東地區。 年,南陵、銅陵改隸第二區,太平改屬第八區;年,婺源縣改隸江西省第五區。 年,蕪湖、當塗、繁昌、南陵併入第九區;銅陵併入第八區;年4月旌德改隸第十區。 年7月,汪兆銘政府對行政督察區重新調整,其中江東地區包括: 第六區,專署駐涇縣,年遷駐蕪湖縣,轄涇縣、宣城、郎溪、廣德、寧國、蕪湖、繁昌、南陵、當塗等9縣。 第七區,年恢復,專署駐休寧縣,轄休寧、祁門、歙縣、黟縣、績溪、旌德等6縣。 第八區,專署駐貴池縣,轄貴池、青陽、太平、石埭、東流、至德(原秋浦縣年更名)、銅陵等7縣。其中東流、至德非吳越領土。 年,寧國改隸第七區,江西省箇婺源劃入第七區。 3)江西省: 第五區,專署駐鄱陽縣,轄鄱陽、浮梁、樂平、德興、萬年、餘干,其中浮梁、德興屬吳越江東地區,年將安徽省婺源劃入,年重新劃歸安徽省。年浮梁縣爲第五區專署駐地。 年4-6月,吳越江東地區畀中國共產黨箇軍事組織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 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建立爻新Sina帝國,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隨後對吳越江東地區箇行政區劃進行爻調整。吳越江東地區分屬四個一級行政區: 1)南京直轄市,由原南京特別市更名。 2)蘇南行署區,年4月建立,其中鎮江專區轄鎮江市替丹徒、揚中、句容、江寧、丹陽、溧水、高淳7縣。江寧、句容、溧水、高淳屬吳越江東地區。 3)皖南行署區,年5月建立,轄蕪湖市、池州專區、徽州專區、宣城專區、蕪當專區。 蕪湖市,年5月10日析蕪湖縣置。從此蕪湖市、縣分置。 池州專區,轄大通市及貴池、至德、東流、青陽、太平、銅陵、石埭7縣(至德、東流非吳越領土)。年,撤銷大通市,併入銅陵縣;原蕪當專區所屬繁昌縣劃入池州專區。年,原皖南行署直轄箇蕪湖縣劃入池州專區。專區轄9縣。 徽州專區,轄屯溪市(析休寧縣屯溪鎮置)及歙縣、旌德、績溪、休寧、黟縣、祁門6縣。年,原池州專區所屬太平、石埭2縣及原宣城專區所屬寧國縣劃入徽州專區。 宣城專區,轄宣城市及宣城、郎溪、廣德、涇縣、寧國5縣。年,撤銷宣城市,併入宣城縣;原蕪當專區所屬當塗、南陵2縣劃入宣城專區。轄7縣。年,撤銷宣城專區,將宣城、郎溪、廣德、涇縣、當塗、南陵6縣劃歸蕪湖專區;寧國縣劃歸徽州專區。 蕪當專區,轄蕪湖、當塗、南陵、繁昌4縣。年,撤銷蕪當專區,蕪湖縣直屬皖南行署,當塗、南陵2縣劃入宣城專區,繁昌縣劃入池州專區。年,蕪湖縣劃入池州專區。 年置蕪湖專區,轄原宣城專區所屬宣城、郎溪、廣德、涇縣、當塗、南陵6縣;原巢湖專區所屬巢縣、含山、和縣、無爲、廬江5縣(皆屬淮西,非吳越領土);原池州專區所屬繁昌、蕪湖2縣。專區轄13縣。 4)江西省,轄1省轄市,9專區,其中樂平專區替吳越江東地區有關。 樂平專區,轄景德鎮市(析浮梁縣景德鎮置)及浮梁、婺源、樂平、德興、鄱陽、萬年、餘干7縣。其中景德鎮市及浮梁、婺源、德興三縣屬吳越江東地區。年更名浮梁專區。年取消,轄區併入鷹潭專區。 年8月7日,皖南行署區替皖北行政區合併成立安徽省,省會駐合肥;11月,蘇南行政區、蘇北行政區、南京市合併建立江蘇省,省會南京。吳越江東地區分屬三個一級行政區: 1)江蘇省: 南京市,年將鎮江專區江寧縣劃入,年江寧縣劃歸鎮江專區。 鎮江專區,所轄江寧、高淳、溧水、句容四縣屬吳越江東地區。鎮江專區年更名常州專區,並將江寧縣劃歸南京市。年改回鎮江專區。年將南京市江寧縣劃入。 2)安徽省: 蕪湖市,年劃歸蕪湖專區。 馬鞍山市,年析當塗縣設馬鞍山礦區,屬蕪湖專區。年設立馬鞍山市,爲省轄市。 蕪湖專區,轄蕪湖、繁昌、宣城、郎溪、廣德、涇縣、當塗、南陵、巢縣、含山、和縣、無爲、廬江13縣(巢縣、含山、和縣、無爲、廬江皆屬淮西,非吳越領土)。年,原徽州專區所屬寧國、旌德、績溪、歙縣、休寧、黟縣、祁門、石埭、太平9縣劃入蕪湖專區。年,將巢縣劃歸合肥市;廬江縣劃歸六安專區。年,撤銷蕪湖縣,併入蕪湖市;撤銷旌德縣,併入績溪縣;撤銷石埭縣,併入太平、祁門2縣;撤銷黟縣,併入祁門縣;撤銷和縣、含山2縣,合併設立和含縣;撤銷郎溪、廣德2縣,合併設立郎廣縣。年,將太平、歙縣、績溪、休寧、祁門、寧國6縣劃歸徽州專區;撤銷和含縣,恢復和縣、含山2縣;撤銷郎廣縣,恢復郎溪、廣德2縣;恢復蕪湖、黟縣、旌德3縣。年,原省直轄箇蕪湖市劃歸蕪湖專區;巢湖、無爲、和縣、含山4縣劃歸巢湖專區。蕪湖專區轄1市、8縣。 徽州專區,轄屯溪市及歙縣、旌德、績溪、休寧、黟縣、祁門、太平、石埭、寧國1市9縣。年,屯溪市由省直轄。年,屯溪市劃歸徽州專區。年,撤銷徽州專區,屯溪市由省直轄,其餘9縣劃歸蕪湖專區。年,恢復徽州專區,專署駐屯溪市。轄原屬蕪湖專區箇歙縣、績溪、旌德、寧國、休寧、祁門、黟縣、太平8縣。年,屯溪市由省直轄。 池州專區,轄貴池、至德、東流、青陽、太平、銅陵、石埭、繁昌、蕪湖9縣(至德、東流非吳越領土)。年撤銷池州專區,將貴池、銅陵、青陽、至德、東流5縣劃歸安慶專區;太平、石埭2縣劃歸徽州專區;繁昌、蕪湖2縣劃歸蕪湖專區。年,撤銷東流、至德2縣,合設東至縣;撤銷青陽縣,併入貴池縣。年,恢复青阳县。年恢復池州專區,轄原屬安慶專區箇貴池、青陽、東至、銅陵4縣;由太平、貴池2縣析置石台縣。池州專區轄5縣。 3)江西省: 上饒專區,其中景德鎮市及浮梁、婺源、德興三縣屬吳越江東地區。年爲省直轄。年浮梁縣劃歸景德鎮市。 景德鎮市,年爲省直轄。年撤銷浮梁縣,原轄區劃入景德鎮市。 -年,各專區改組爲地區,後陸續陞爲地級市,吳越江東地區分屬三個一級行政區: 1)江蘇省: 南京市,年將鎮江地區江寧縣劃入。年,溧水、高淳二縣劃入。年,撤江寧縣設立南京市江甯區。年,撤溧水縣設立南京市溧水區,撤高淳縣設立南京市高淳區。此外,南京市還管轄著地處揚子江以北,屬於淮東地區箇六合、江浦二區。 鎮江地區,所轄江寧、高淳、溧水、句容四縣屬吳越江東地區。年江寧縣劃入南京市,年,溧水、高淳劃入南京市。鎮江地區撤銷,原轄區劃歸鎮江市,爲省轄市。年撤銷句容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句容市,由鎮江市代管。 2)安徽省: 蕪湖市,年爲省轄市。年蕪湖縣劃歸入。年10月,宣城地區繁昌、青陽、南陵3縣劃歸蕪湖市。1年8月,青陽縣劃歸池州地區。 馬鞍山市,年宣城地區當塗縣劃入。年析當塗縣設馬鞍山市博望區。 蕪湖地區,轄蕪湖市及蕪湖、宣城、當塗、南陵、寧國、郎溪、廣德、涇縣、繁昌、青陽10縣。年蕪湖市爲省轄市。年蕪湖縣劃歸蕪湖市,徽州地區寧國縣劃入,蕪湖地區改名宣城地區。年繁昌、青陽、南陵三縣劃歸蕪湖市,當塗縣劃歸馬鞍山市。年宣城縣改設宣州市,黃山市旌德、績溪二縣劃入。1年寧國縣改設寧國市。年宣州市陞地級市並改名宣城市,撤銷宣城地區,原地區轄縣劃歸宣城市。 徽州地區,轄歙縣、績溪、旌德、寧國、休寧、祁門、黟縣、太平8縣,年太平縣劃歸池州地區。年寧國縣劃歸宣城地區,池州地區太平縣劃入。年劃太平縣、石台縣部分、歙縣黃山鄉及黃山風景區管理局成立省轄縣級黃山市,年由徽州地區代管,年徽州地區更名爲地級黃山市,縣級黃山市遂撤銷爲黃山市黃山區,績溪、旌德2縣劃歸宣城地區。 銅陵市,年陞銅陵特區設,年銅陵縣劃入。 池州地區,轄貴池、銅陵、青陽、石台、東至等5縣(東至縣非吳越領土)。年將銅陵縣劃歸銅陵市;徽州專區太平縣劃入。年,撤銷池州地區。青陽縣劃歸蕪湖市,東至縣、石台縣、貴池市劃歸安慶地區,太平縣劃歸徽州地區。1年複設立池州地區,轄貴池市、青陽縣、東至縣、石台縣。年,撤銷池州地區,設立地級池州市,貴池市改設貴池區。 3)江西省: 景德鎮市,年,上饒地區箇樂平縣劃歸入(非吳越領土)。1年浮梁縣恢復建制,成爲景德鎮箇市轄縣。 上饒地區,轄1市14縣1鎮,其中德興縣、婺源縣屬吳越江東地區。年,撤銷原上饒地區,改設地級上饒市。 -年箇江東地區(未包括浮梁、德興、婺源) 年,安徽省地級巢湖市撤銷,所轄無爲縣劃歸蕪湖市管轄,所轄和縣、含山縣劃歸馬鞍山市管轄。無爲、和縣、含山地處揚子江以北,皆屬淮西,並非吳越領土。然介劃分,乃是將吳越江東地區弗斷淮西化乃至侉化箇手段而已。 鑽石恒久遠,吳語永流傳。 cónzj?kɡènɡkiēuyōn,nɡùnɡēwīnɡlièudiòn. 長撳上圖,識別二維碼,來關注《月絕書》 投稿郵箱:tittii outl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