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2日 茶铺与坤灵山的传说 ●罗森 黄亭市的南部,与金称市的石冲、蔡桥的昆仑村交界的地方,有一个村叫茶铺村,至于为什么叫茶铺村,其中还有一段动人的来历。 在茶铺村、石冲村、昆仑村交汇处有一座海拔米的山岭叫坤灵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山上树木葱茏,奇石林立,登山远望,地阔天空,心旷神怡。此山为武冈名山之一,最初曰黄莺岭,相传有得道高僧在此修炼,羽化成仙,仙人在羽化时成千上万的黄莺随风而舞,黄莺岭因此而得名。山上有道观,叫“坤灵观”,山因观名,黄莺岭又叫坤灵山。 明代,黄亭市茶铺村隶属武冈州管辖。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封他的第十八的儿子朱緶为岷王,世居武冈,藩镇一方。天高地远,加之岷王荒淫无度,横征暴敛,一时间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茶铺村位于坤灵的正脚下,散落有好几个院落,此地民风淳朴,物产丰富。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山下一个叫陶家冲的地方,一个姓邓年轻的后生与瞎眼老娘相依为命,靠砍柴采药为生。 一年的大旱之后,村子里的乡亲得了一种病,普遍四肢无力、上呕下泻,一段时间过去了仍不见好转,田地无人耕耘,山林无人打理,病情并愈来愈重,且有人不断死去,条件好的就举家迁徙外地或者投靠亲戚,条件差的只有祈祷菩萨保佑,度此一劫。最糟糕的是瞎子老娘也得了此病,卧床不起,呻吟不断。 看到这种情况,后生心急如焚。于是背上药篓锄头,捆上攞索柴刀去为乡亲们采药治病。 坤灵山古木参天,奇草异花繁多,但山中虎豹出没,瘴气弥漫,异常危险,一不小心,性命不保。想起在病痛中挣扎的乡亲们,后生也顾不得多想,义无反顾的踏上坤灵山采药的行程。 走了七七四十九天,鞋子磨烂了几双,脚板磨破了几层,一身在荆棘中刮得遍体鳞伤,饿了摘野果、渴了捧山泉,在遮天蔽日的森林中爬山涉水。忽然不远一只黄莺在鸣唱,声音婉转动听,后生停了下来问:“黄莺黄莺,我要去为乡亲们采药,你告诉我灵药在什么地方?”此时黄莺竟开口说气话来“你要去的地方很远很远,还要翻过九九八十一座山,淌过九九八十一条河,你还去不去?”后生的说;“只要等找到灵药,治好乡亲们的病,再深的河、再远的山,我也不怕!”后生说完,两眼流露出坚毅的目光。“年轻人,我看你志虑忠纯、心地善良,为治好乡亲们的病不畏艰难险阻,我给你带路吧。”说完便朝前飞去。有了黄莺带路,后生觉得有了希望,立刻打起精神,继续前进。 走了一炷香的功夫,到了坤灵山之巅。突然,一座金碧辉煌的道观掩映在青山翠峰间,庄严肃穆。香烟袅袅、木鱼阵阵,不断地有梵音入耳,好一个仙家福地。后生知道,这也许就是传说中坤灵寺。殿前有联云:霞接坤灵云垂西极经诵慈航座涌莲花。后生立刻拜倒在观音殿前,乞求救苦救难的观音大士,施以甘露良方,帮乡亲们脱离病痛苦海。 一阵晨钟暮鼓后,诵经吟佛声也停止了,大殿除了黄莺鸣唱外,一片静谧。几个时辰过去,后生长跪不起,拜倒在大殿前不曾挪开半步。正感口干饥饿之际,忽见成群结队的黄莺鸟衔来甘泉与山果,后生食后一身不觉得痛了,浑身上下充满精神。 . 一会儿,寺门缓缓打开,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手持拐杖领着一对童子走近来。“年轻人,念你一片真心为乡亲们舍身取药,我现在传你一仙方,速去救村民,但你你不得为外人耳。”“取我坤灵仙山福地的救兵粮(一种野山果)、土茯苓、半春根等十多味中草药熬制成黄莺茶,供周围乡亲服用,有病祛病,无病长寿。老者说完,转眼不见,后生怔在当场,不知所措,过了好一会儿缓过神来,想起老者的话及转眼即逝的场景,猜想老者肯定不是凡人。 于是后生在山上采了满满一篓子的草药下山,叫上乡亲在村子大坪支起几口大荷叶锅,用茶树柴烧起熊熊大火,经过三天三夜的熬制,终于制成了“黄莺茶”。 消息一下传遍了附近村落,石冲、马步田,甚至连蔡桥那边的人也来了,得了病的乡亲都来取药,果然药到病除。乡亲们的病都痊愈了,坤灵山下又呈现一片男耕女织、安静祥和的景象。 黄莺茶有如此神奇功效,有病祛病,无病增寿。一传十、十传百,消息传到暴君朱岷王耳朵里。岷王正为手下的术士在云山求长生不老药未果大发雷霆,一听黄亭市坤灵山脚下有仙药,高兴的跳了起来。 原来朱岷王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尝遍世间山珍海味,希望这些日子永远保留,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永享富贵。于是他多次派遣方士在武冈云山寻找当年秦始皇手下的卢生、侯生留下的仙丹秘方,可是多年一直没有结果。这次听说仙药出现在黄亭子坤灵山下的小村庄里,这令他惊异不迭。 于是岷王亲自率领大队人马来到坤灵山下,山下村民一个个脸色红润,精神十足。但是村民痊愈后,后生伺候老娘,依然砍柴、采药度日。 朱岷王一干人马在茅屋找到后生,逼他交出“黄莺茶”的药方,或者要其为王府熬制仙汤灵药。后生牢记老者的话,此茶只为普渡众生,救民于水火,绝不为官家王府服务,欺压老百姓。后生坚决不从,岷王大怒,用枷锁套上后生,要其带路,上山寻找仙药。 可怜的后生无奈之下,含泪带上官兵上山,一连在山上转了好几天,正是人乏马困之际,前面又出现了一直黄莺鸟在鸣唱,这时黄莺又说起话来:“我带你们去找仙药吧,”说完朝前飞去。不远出现一股山泉自山顶流下,清澈白亮,大家正是口干舌燥之际,兵卒们也顾不得看守后生,一个个俯下身子狂饮起来,正此时突然狂风暴雨大作,一股洪流挟裹着砂石倾泻而下,后生早有准备,站到到高处,这时岷王人马倾刻被冲得不知所踪。一个时辰左右,云开天晴,风听雨住,山下出现一片宽阔的水域,岸边芳草萋萋,水中碧波荡漾。(茶林水库) 此后,“黄莺茶”便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我们邵阳称药汤为“茶”,买药即称“抓茶”。山下的这个村庄又叫茶铺。茶铺故址就在现今的茶铺老街处,山下的“黄莺寨”为姓邓的村民修建宅院,人们喊成“黄莺宅”,茶铺街上的门面改成中草药铺,故茶铺茶铺之名沿称下来。本世纪五十年代,茶铺街上尚存邓、吕、陈等多家药店,药店主还有不少成为本地名老中医,享誉杏林。 年6月20日LS星期六于资江河畔 黄亭市八仙潭传说 ●罗森 从黄亭市老街沿金坛村西行大约两公里,穿过一片田垄,便到了赧水河边,八仙潭,坐落赧水的南岸。在外地若遇见黄亭市老乡,如果对方不知道阳乌岭、八仙潭地名,那他绝对不是一个地道的黄亭市人。八仙潭为何如此有名?这就得益于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赧水自西向东,蜿蜒而来,在这里受到悬崖峭壁的阻挡,折了个弯,河水回漩,形成一无底深潭,人称回水潭。 在潭顶最高处山崖的阴河里,潜伏着一条孽龙,它终日修炼,希望有一天飞天成仙。 对面金子岭上也有一条恶蟒,是这里的地头蛇。本来它是蛇妖,只因修炼时被人发现,称其蛇,遂变成一恶蟒。 孽龙与恶蟒在一起狼狈为奸,经常祸害人间,两岸洪灾连连,农民颗粒无收。渐渐地,沿岸的居民越来越少,有的举家迁移、有的流落他乡,一时间民不聊生,赤地千里。本是丰腴富饶的地方如今却十室九空。 相传八仙各位自从蓬莱修炼后便游历人间,偶尔也干些除暴安良的侠义之事。 八仙路过此地,见山清水秀、怪石嶙峋、视野开阔。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两边河岸宽阔,没有一座桥梁来互通往来,十分不便。 于是八仙们商议决定在此修建一座桥梁,方便附近行人。说做就做。铁拐李大哥铁拐一舞,顿时天摇地动、山崩石裂,潭中也清波滔天,惊涛拍岸,一下子把在潭底修炼的孽龙震得头昏脑转,心神不宁。于是赶忙悄悄浮出水面探个究竟。一看八仙正在移石修桥,场面壮观。马上摇身一变,变成在一个河边浣衣的妇女。
铁拐李在众神仙的帮助下,到天亮时就快修好了。这仙人用法术修桥,也有其特点,必须要得以凡人认证,达到天人合一才可圆满成功。八仙们忙活一宿也晕晕乎乎,见着河边洗衣的妇女就问:“大嫂,你看看我赶的是什么?”其实明明看得见是一座座桥型的石头直抵对岸。谁知由孽龙变成的妇女说:“你们赶的是一群群羊。”话一落音,所有的桥墩及石头纷纷坠入河中,激起一阵阵巨浪。随即孽龙也潜入水底。 铁拐李不愧是八仙之首,一看潭水变成墨黑,马上惊呼“有诈”!然后携众仙腾空而起,跃上潭顶开阔处。 铁拐李对众仙说,此潭绝对有蹊跷,待我探探再来。大家切不可随意走动。说罢驾云而去。 对面是大坪院子,金子岭下面的一个院落,门前是河水冲击下的一个小小坪地,土地平整、宽阔肥沃。如不是孽龙、恶蟒兴风作浪,这也是一个美丽富饶、出产丰富的地方。 如今逃的逃、亡的亡,一片凄凉的景象。铁拐李寻了好一阵,才见一老婆婆,便降了下来走近,才知老婆婆双目失明,全村人都逃亡去了,只剩下瞎眼老婆婆在家。 铁拐李突然造访令瞎子婆婆惊讶不已,赶忙催他离开。铁拐李看到这一切,想到水深火热中挣扎的生灵,他的眼睛几乎喷出火焰,一定要为老百姓除害,还百姓的一方安宁。当铁拐李说明来意后,瞎子婆婆泪流满面,当场跪下,双手合十说:“感谢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终于派人来救我们了,我在阳乌岭烧了几十年的香,没有白烧啊。”铁拐李赶忙扶起老婆婆。然后打来一盆水,帮瞎子老婆婆洗去脸上的泪水。谁知一洗,老婆婆竟可以睁开眼睛,看到花花草草、看到青天白日了,一个明亮的世界就出现在眼前。老婆婆又要下跪拜谢恩人,铁拐李连忙挡住。随后就问老婆婆为何村里是这般悲惨的光景?一问,老婆婆悲伤涌上心头,“这潭里住有一条龙,一年要吃一对童男童女,如若不照办,它便要淹没村子,淹没庄稼,所以村子里的人走的走、散的散,只剩下我这走不动的瞎眼老婆子,只好在这里等死,没想竟等到你们来救苦救难。”说完又是泪如雨下。 打探完毕,铁拐李返回,降落在潭顶,众仙早在此等候了。铁拐李把打探的情况一说,众仙听后个个义愤填膺,怒发冲冠。 可一想到这孽龙修炼时间不短,功力非凡,又加之深居潭底,多少也有些难度。但一想到背井离乡、哀鸿遍野的村民,众仙不论多么艰难,也抱定为民除害的决心。 铁拐李大哥威望高、人缘好,他紧急召来了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及助威的虾兵蟹将。 三太子峨冠博带,气宇轩扬,手持鸳鸯双剑,好不威武。在潭顶,三太子看准入水位置,一跃而下,急坠水面。水下交战,对于龙王家族来说,那是强项。 一见三太子到来,孽龙大惊,仓促迎战。三太子的双剑舞成一团白光,剑剑朝孽龙的要害七寸砍去,孽龙也不弱,这么多年的修为也不是白练的。他一边口吐毒雾,一边张开魔爪伸向三太子,好在三太子身经百战,一剑迎上他的魔爪,顿时河水红了一大片,孽龙疼痛难忍,喷了一口毒雾,趁乱逃跑了。三太子跃出水面,一身血污染了白衫,头发凌乱,虽消耗了不少体力,可精神依旧抖擞。 论明打明,单打独斗,孽龙无法取胜众仙,但它在此地修炼甚久,熟悉地形与环境,所以众仙一时也奈何不得。 正在众仙束手无策、愁眉不展时,一朵祥云飘至。观音大士脚踏莲花,手持净瓶。“众仙勿躁,吾赐铜鼓一面,助尓除妖。”众仙躬谢菩萨。 潭顶最高处。置鼎、焚香、架鼓,设祭坛。 且说孽龙受伤后悄悄潜到恶蟒处,怂恿恶蟒说什么八仙与三太子的侵占地盘等等,要其一起对付众仙,誓死保护自己地盘。于是孽龙、恶蟒串通并联手对付八仙。 听说八仙在为民除害,消息不胫而走。四里八乡、以前逃亡的百姓都赶了回来,他们拿着锄头、耙棍也来呐喊助威。一时间河岸上,人声鼎沸、旌旗猎猎、场面壮观。 观音菩萨所赐的那面铜鼓乃上古之物。是当年女娲娘娘补天成功用来庆贺的礼器。声音可穿金裂石,翻江倒海。 一连几天,孽龙、恶蟒卧在潭底不出。众仙无奈,只有击鼓。潭顶地势最高,声音传播得最远、最快。上古神物确实不凡,鼓声一响,地动山摇、巨浪滔天,八仙中功力稍弱者立马捂住双耳,盘腿而坐,念起上古神经来抵御气势磅礴的鼓音。 潭底的孽龙、恶蟒一时受到这突如其来的神物打击,双耳嗡嗡作响,头痛得在地上打滚,翻来翻去。如其这窝窝囊囊的震死潭底,还不如出去与八仙痛痛快快战一场。孽龙虽说凶残、歹毒,倒也有几分血性。念头闪过,孽龙、恶蟒破水而出,此时水柱冲上有几丈之高,然后落在潭边的月亮州上,样子十分狼狈,双目尽赤,双耳流血,眼里喷出仇恨的火花,有决一死战的之势。 “孽龙、恶蟒尔等违背天伦,危害人间,祸害百姓,还不快快自缚。”铿锵充满正气的声音自潭顶传来。“八仙,不要以为你们人多势众,法力高深,我与你们近日无怨,往日无仇,为何要占我地盘,置我于死地?我几千修炼也不是白练的,大不了鱼死网破!” 八仙明白,这样的阵势下,多说无益。只有正邪决斗,凭法力分高下。 此时锣鼓声一声紧一声,一声也重一声。孽龙、恶蟒心智完全扰乱。 一场血战开始了。八仙潭下,月亮州上,孽龙、恶蟒时而一飞冲天,时而一跃入水,不时吐出毒雾,毒雾所处,一片腐腥笼罩。八仙与三太子连连掩鼻不息。孽龙的利爪如刃,所到之处飞沙走石、尘土飞扬,树木尽折。在两个强敌面前众仙也不敢大意,均使出全力修为。一时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恶蟒自知这样战下去自己必败无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吐了一口毒雾,趁乱想逃回自己的巢穴。谁知还未过大坪院子,就闯入了村民的“雄黄朱砂阵”,双目尽失,痛得在地上滚来滚去,在旁的老百姓趁机抡起耙棍、锄头砸在七寸上,一下子就一命呜呼,横尸坪前。 孽龙在月亮州上孤战,越战越心惊,又闻恶蟒惨叫声不断,利用迎战空隙看了一下,恶蟒已死。哪还有心思再战。但一想到那面令它惊心动魄的铜鼓,立生夺鼓之心。 仰望潭顶,鼓点一声比一声紧,孽龙便一跃数十丈,疾驰而上,奔铜鼓而去。谁知八仙早有预料,等孽龙魔爪一伸向铜鼓时,三太子突然利剑斜出,一道白光闪过,一道血污喷在鼓面上。此时铜鼓再也击不响了,成了面哑鼓。孽龙也精力耗尽,双爪尽断,瘫倒在地,无力动弹。铁拐李取出八仙锁将孽龙锁成一团,囚入一个金钢所制的坛器之中,贴上符条,压入潭底。 为了今后的安全,八仙与三太子又在千仞绝壁之上,印下几个痕迹,守住这条孽龙。 孽龙、恶蟒所除,赧水两岸一片欢腾。流浪,逃亡的乡亲又回来,他们又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男耕女织的生活。 为了记住八仙除孽龙这段故事,人们把赧水河南岸的这个村子叫金坛村。把潭顶击鼓的地方叫做铜鼓岭,铜鼓岭从前还修有铜鼓寺,香烟袅袅,祭拜者络绎不绝。 如今,八仙潭是隆回县与邵阳县的分界线,悬崖下面设有一渡口,方便行人往来。当渡船行至河中心时,仰视,可见绝壁之上的八仙痕迹,或坐、或立、或卧、或嬉,无一不生动成趣,惟妙惟肖。倘若你心再细点,可能还会数出九个,还有一个会是谁呢?请大家猜一下。 罗森(.--)男,汉族,大专文化,邵阳县黄亭市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北京晨报》、《草原》杂志、《西安晚报》、《九江日报》、《中国建材报》、《邵阳日报》等。多次获诗歌散文大奖,其中诗歌《留守女人的冬天》在《北京晨报》获读者评的最佳文学作品奖。同时也有多件作品入选《夫夷文学》、《中国乡土诗家》等文集 关于启动赧水河、黄亭市乡土文化研究会的倡议:在各位前辈、领导的关心下,黄亭市乡土文化推广会已初步组建完成。为了弘扬黄亭市的文学精神,挖掘黄亭市老区的文化历史遗产,本研究会倡仪如下: 一,赧水河、黄亭市盘古岭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