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为中国人对这两首《悯农》诗,可谓是耳熟能详。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几乎都背诵并默写过这两首诗,诗中对农夫辛苦寄予同情,感叹一粥一饭都得来不易,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这也导致这两首诗传诵度甚广,尤其是第二首,就连很多识字不多的老人,也会借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教育挑食的小孩。

但是相比较这两首诗歌的传诵度来说,作者李绅的知名度就差的远了。其实本诗的作者李绅在唐代可是个有名的大伽级人物。

李绅(—年),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唐朝宰相、诗人,唐宪宗元和元年(年)中进士第,补国子助教。

历任刺史、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右仆射、门下侍郎、司空公等职,册封赵国公。会昌六年(年)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

《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而且李绅此人是官宦之后,他的曾祖父李敬玄曾为中书令(正三品宰相),其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今常州)等地县令。也就是李晤任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县令时,生下李绅。

虽然生在官宦之家衣食无忧,但是李绅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在其六岁时父亲去世了,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青年时的李绅因为生活贴近下层民众,亲眼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千古传诵的《悯农》诗。

也凭借着这两首小诗得到了吕温、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赏识,与这些人成为不错的朋友。史书记载:多次落榜后的李绅,一直闲居在朋友元稹家中,还参与过元稹《莺莺传》的创作。直到34岁那一年他才考中进士,在国子监担任助教。

人常说“文如其人”,是指一个人的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为人相通,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世观与做准则。

而李绅的诗歌创作形式,也与其宦海浮沉的经历息息相关。以贬谪端州为分界线,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在儒家“济世”“利物”思想影响下,抱着强烈的政治热情,在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同时,积极向民间学习,诗歌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