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白癜风偏方 http://m.39.net/pf/a_5066150.html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唐诗人戴叔伦。 1.简介 根据唐才子传: 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师事萧颖士为门生。赋性温雅,善举止,能清谈,无贤不肖,相接尽心。工诗。贞元十六年陈权榜进士。尝在租庸幕下数年,夕惕匪怠。吏部尚书刘公与祠部员外郎张继书,博访选材,日揖宾客,叔伦投刺,一见称心,遂就荐。累迁抚州刺史。政拟龚、黄,民乐其治,圜扉寂然,鞠为茂草,诏书褒美,封谯郡男,加金紫。后迁容管经略使,威名益振,治亦清明,仁恕多方,所至称最。德宗赋《中和节诗》,遣使者宠赐,世以为荣。还,上表请为道士,未几卒。叔伦初以淮、汴寇乱,鱼肉江上,携亲族避地来鄱陽。肄业勤苦,志乐清虚,闭门却扫,与处士张众甫、朱放素厚,范、张之期,曾不虚月。诗兴悠远,每作惊人。有《述稿》十卷,今传于世。 “除夜宿石头驿”诗意图2.生平 戴叔伦(一),字幼公,一作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权德舆《戴公墓志铭》、姚合《极玄集》、《新唐书》本传作名叔伦,字幼公;陆长源《唐东阳令戴公去思颂》作名叔伦,字次公;梁肃《戴公神道碑》作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市)人,郡望谯郡(今安徽亳州)。少师萧颖士,有才名。非进士出身(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载“贞元十六年陈权榜进士”,不确。今人蒋寅亦认为是进士出身)。 唐代宗初年,经刘晏表奏,授秘书省正字,历任湖南转运留后、东阳令、江西节度判官、抚州刺史等职,贞元四年为容州刺史、容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次年,罢任北返,卒于道。温雅善举止,有节概,为时人称赏。以诗才政绩享誉当时。与崔载华、朱放、耿淖、崔峒、吴少微、陆羽、谢夷甫、裴征、房由、秦系、权德舆等交游。后人称为戴容州。戴叔伦,《极玄集》、《新唐书》本传称其为润州金坛人。 梁肃《戴叔伦神道碑》记载:“凡历官十一任,享寿五十八。罢,岁在己巳六月(即贞元五年)遭疾,归全于南海清远县。”戴叔伦在安史之乱前的活动己无从确知,《全唐文》卷五百零二权德舆《戴公墓志铭》说:“初抠衣于兰陵萧茂挺(萧颖士字),以文学政事,见称于萧门。”盖戴早年曾问学于萧颖士。梁肃《戴叔伦神道碑》亦载:“公聪明好学,能属辞。兰陵萧茂挺,名重一时,罕所推揖,拔公于诸生之上,授以文史,由是令闻亦炽。”安史之乱后,其行历基本可知。 据蒋寅先生推证,“蒋山烽火起”当为至德元载(年)发生的永王李之乱。《旧唐书·肃宗纪》载,至德元年十二月“甲辰[二十五日],江陵大都督府永王擅领舟师下广陵”。戴叔伦当时与族人从京口搭商船避难鄱阳。清同治《饶州府志》卷四“寺观”曰(鄱阳)荐福寺在“督军湖北,即唐戴叔伦读书堂,开元间创。”可知其在鄱阳寄居于佛寺读书应试。期间有诗《越溪村居》曰:“年来挠客寄禅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此后几年,戴叔伦几经应试,可惜均未进士及第。但为刘晏闻名辟在幕府,先后兼领秘书正字、太学博士、监察御史衔。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叔伦之为人,温雅善举止,无贤与不肖,见皆尽心。在租庸幕下数年,夕剔靡怠。吏部尚书刘公与祠部员外郎张继书,博访选材,曰:“揖对宾客如叔伦者,一见倾心。”大历元年(年),刘晏以户部尚书领诸道盐铁转运等使,表荐戴叔伦为湖南转运留后,主运湖南,治所在长沙。戴叔伦于该年离京赴任,途经故乡金坛与友人聚会,有诗《潘处士宅会别》:“相邀寒影晚,惜别故山空。邻里疏林在,池塘野水通。十年多难后,一醉几人同。复此悲行子,萧萧逐转蓬。” “十年多难后”,安史之乱至此已有十一年,诗人的行迹先是避难鄱阳,又京城为官,再游宦江南。正如其所言“复此悲行子,萧萧逐转蓬”,时代的巨大转变,飘忽不定的生活不断冲击心灵后油然而生的惟有酸辛和神伤。 从大历元年至十四年(年)的十几年时间里,戴叔伦一直在湖南转运任上,据《京口送皇甫司马副端曾舒州辞满归去东都》一诗“故园双阙下,左宦十年归”及《族兄各年八十余见招游洞》所言“拟将儿女归来住,且是茅山见老人”可知期间他曾数次返回故里。大历十四年底离湖南转运留后任北还,经故里又赴开封任河南转运留后,但为时极短,至次年(即建中元年)五月因刘晏事牵连为东阳令(今浙江东阳县),《敬酬陆山人二首》即有感此事而发。陆长源《唐东阳令戴公去思颂》言:“建中元祀,皇上新景命,将至天下于仁寿之域,夏五月壬辰,诏书以监察御史里行戴叔伦为东阳令,择良吏也”,“择良吏”为虚美之辞,实为左迁。 傅璇琮根据权德舆《戴公墓志铭》所言“其阜人成化也,则东阳一同之人沐旬岁之治”认为他任职期年,即建中二年(年)离任。而蒋寅据《道光东阳县志》记载“政平于上,物阜于下,副明主望劳之求,成苍生久安之业;加以林绝伏暴,野无飞鸿,课报一州之最,考腐三载之陆”,认为戴叔伦任职三年未届秩满便离官了。今按《将赴湖南留别东阳旧僚兼示吏人》“晓路整车马,离亭会衣冠。冰坚细流咽,烧尽乱峰寒”及《婺州路别录事》“会日起离恨,新年别旧僚”进一步可知,戴叔伦自建中元年五月任东阳令,经三考于建中三年离任,又因唐代考绩多在岁末,故其离开东阳在建中四年初。 之后,据《将赴湖南留别东阳旧僚兼示吏人》看来,他是去湖南观察使李皋幕任职的。由于当时李皋已调任江西节度使讨伐声希烈,所以戴叔伦湖南并未成行,而是直接去江西,辟为随军书记。证据是:《宝刻类编》卷四载“邓晏书,江西节度出师记,戴叔伦撰,建中四年三月十四日立,蕲”。又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蕲州碑”记载:“唐戴叔伦撰曹王皋出师碑,在黄梅县东一里五祖院造众寺。”《资治通鉴》德宗建中四年载:“三月戊寅,江西节度使曹王皋欢希烈将韩霜露于黄梅,斩之。”三月戊寅即三月一日,十四日所立之碑即为李皋纪功。此外,戴集中有一首《蕲州行营作》,诗言:“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当是暮春时节,应是收复蕲州后作于行营。 后回南昌主持留后事务,梁肃《戴公神道碑》言: “希烈以淮夷叛,元侯董师征伐,公尝以持重领留府事。”同年年底德宗避难奉天,戴叔伦自江西奔赴行在进献,有诗《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巨孽盗都城,传闻天下惊。陪臣九江畔,走马来赴难。”年中试守抚州,不久真守。其《贺平贼赦表》称:“臣乔职藩条,实惭尸旷,徒积岁星,蔑闻化理。”该表作于贞元元年十一月(年),则可知任刺史在兴元元年。 梁肃《戴公神道碑》“会有诏择二千石,试守抚州刺史,周月即真。”《新唐书·本传》亦称:“皋讨本希烈,留叔伦领府事,试守抚州刺史……俄即真。”另权德舆《戴公墓志铭》:“抚人沃三年之惠。”后辞官归隐南昌近郊山中。《抚州处士胡泛见送北回两馆至南昌县界查溪兰若别》:“郡政我何有,别君情独深。”《郊园即事寄萧侍郎》曰:“衰鬓辞余秩,秋风入故园。” 诗人在南昌过了一段悠闲的生活后于年底打算北还,但此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遭人诬陷,被推事使碟文召回抚州,辩对后得以澄清。此事在其经历中是一件大事,有多首诗记录了他当时的心理感受,如《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岁除日奉推事使碟追赴抚州辨对留别崔法曹陆太祝处士上人同赋人字口号》、《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五首》、《又酬晓灯离暗室五首》、《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三首》、《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等十几首诗。抚州昭雪后戴叔伦于当年秋天即返回金坛故里,曾上表为道士。贞元四年(年),戴叔伦为容州刺史、经略使兼御史中丞,贞元五年夏去世。 3.诗文 戴叔伦集十卷,今编诗二卷,现存首。 下面介绍几首诗供大家欣赏。 《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湘南即事》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暮春感怀·四十无闻懒慢身》 四十无闻懒慢身,放情丘壑任天真。 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 短策看云松寺晚,疏帘听雨草堂春。 山花水鸟皆知己,百遍相过不厌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