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7/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来源:魔都财观

上海的“市区边界”是哪儿,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过去我们买房子,想要配套方便、界面漂亮的,就选择市区;

想要增值保值,跟着城市一同发展的,就买城郊结合部。随着市区范围的扩大,过去的郊区也会被包进来,那么房子的“地段”就会发生质变。

但如今,上海的城市边界,好像固定住了。

摊大饼,不灵了吗?

1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核心区开始西扩。

上海的人口从西侧江浙导入,人都是沪宁、沪杭、申嘉湖高速,由西往东过来,虹桥枢纽、虹桥开发区也在西面,从而发展了西郊、古北。上海就沿着延安高架这么一路发展过去,西郊是历任国家领导人在上海的行宫,古北是第一代国际社区,也是机场到市中心的必经之地。加上早期随着沪闵路延伸,徐家汇、莘庄所在的西南方向发展最为成熟。所以上海核心区往西南扩张了一角,自此西南都比传统环线多一个角,就称为“地倾西南”。

而从上世纪90年开始,上海核心区开始东扩。

年新区成立后,浦东成为了改革开放的阵地。

其实说实话,无接壤腹地,无天然海港,从自然角度,浦东并不适合资源投入,但是因为有金融政策、外商投资政策的优惠,给了浦东很多机会。

而上海核心区随着浦东东扩,就沿着世纪大道,把陆家嘴及其配套的联洋、源深、花木都装了进来。

2

进入21世纪,上海则开启了副中心模式。先是年版的“四大副中心”:徐家汇、真如、五角场、花木。徐家汇升级成绝对市中心——中央活动区后,上海又在年启动了“九大副中心”的建设。五角场、真如、大虹桥、莘庄、花木、张江、金桥这些副中心,加上前滩、大宁、徐汇滨江这些新兴的地区中心。他们多分布在中环内外,显著了提升了中环的发展,上海的核心地段,不再只看内环。依靠中外环附近的副中心,拉伸城市骨架,在九个重要节点打造就业、商业、公共服务的集聚区,并辐射周边居住社区,从而将城市边界向外拓展。因此,过去几十年,上海的城市扩张模式,就是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自然延伸,并发展副中心及其辐射区。全市以及各行政区都有主要发力点,效率奇高。但这个模式,是基于上海这座城市在人口、城市建设等方面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完成的。过去十五年,上海常住人口从万增至万,地铁里程从.8公里增至.2公里。而现在的上海,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成熟期,体量已经非常庞大,无论是人口增速,还是城市建设的速度,和当年无法同日而语。而且随着市区的扩展,目前的中心城市面积已经非常巨大,从外围至市中心的通勤距离越来越接近极限,道路的拥堵状况也是与日俱增。像过去几十年这样简单“摊大饼”的模式,好像有点行不通了。

3

经过我最近几年的观察,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上海市区的边界,大概率就此固定。目前上海的市区边界在哪里?从卫星图和实地感受来看,上海的市区边缘,基本延伸至南侧的外环外板块,以及北侧的外环内板块。这些市区边缘板块,有的是自然延伸的市区配套居住板块,比如九亭、浦锦、新桥、高行。但更多的是由副中心辐射形成,比如徐泾、华漕、江桥之于大虹桥,唐镇、周浦、康桥之于张江,淞南、通河之于五角场,颛桥之于莘庄。

这些市区边界板块,与更外侧的郊区板块有着明显的地理区隔。

比如江桥板块,西侧是庞大的虹桥动车所与苏州河沿岸绿地,市区已无法连续性的向外拓展。

比如九亭板块,西侧是大片大片的工业园区和战略预留地块,短期内没有“填满”的规划。

比如周浦、康桥的西侧、南侧,是和闵行区之间的永久农田,耕地红线下,也几乎不可能拓展开发了。

4

既然市区边缘已经无法拓展,那么难道上海未来的发展,就此停滞了?

绝非如此。

根据上海规划,万的常住人口、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是上海发展的上限。

但如果你细心研读最近几个月新鲜出炉的五个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就会发现,每个新城,都给年制定了远高于当前人口的增量目标。

年至今三年多,假设五个新城总人口已增至万人,那么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五个新城要吸引-=万人!

上海目前的常住人口是万,如果年稳稳达到万的人口上限,那么意味着五个新城之外的上海的其他地区,要减少-13=万人!

5

这万人从哪里减?只能拿市区开刀。第一步,就是市区动迁。上海中心城区,分布着大量二级以下旧里,人口密度高,居住环境复杂。比如黄浦区的金坛路居民区,面积仅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却达到了人。旧改后,要么新建甲级写字楼、商场,要么新建市中心大平层住宅,人口密度瞬间下降90%,市中心人口顺利外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静安的安康苑旧改,改造之前安康苑常住居民超过户,两万多人,旧改后的规划住宅面积为16.4万方,而且以大户型为主,折算下来只有八百多套住宅,承载多人口。从两万变成两千,这就是市区动迁的威力。像市区动迁,基本都去松江南、黄渡、曹路等大居,只有极少数能去属于市区的彩虹湾。市区人口顺利得以疏解。十三五期间(-年),上海中心城区共改造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约万平方米,14万户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十四五期间(-年),将完成改造万平方米、受益居民7.3万户。短短十年时间,上海中心城区的旧改基本“清零”,如果按一户人家2.7人计算,这十年,上海市区光靠旧改,就减少了57.5万人。另外,市中心的产业也在不断外迁。像金融业就从传统的外滩、陆家嘴往前滩、徐汇滨江迁移,互联网公司纷纷从徐汇迁到闵行,高端制造也纷纷在松江、嘉定、临港落地,大虹桥的服务业达到了新的高度。产业向外走,人也自然跟着向外迁移。因此,未来的方向已十分明确:市区通过旧改和产业外迁进行人口减量,五个新城则通过产业落地以及更优惠的住房规划进行人口增量。市区继续往高端、高品质走,郊区则做长三角的独立节点城市,搞产城融合。

6

上海不再简单“摊大饼”了,对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

第一,想在城郊结合部搏房价暴击的机会越来越少。

原来可以靠“郊区变市区”博取地段升级的红利,在目前大概率是行不通了。

市区边界基本固定,不再外拓,转而支持五个新城,那么城郊结合部的资源投入自然就会减少。

第二,未来市区边界内的住宅会越来越稀缺。

既然市区边界已经固定,那么市区内部就可以“腾笼换鸟”,大搞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品质升级。地就这么多,城市却变得越来越好,因此市区的住宅,尤其是高品质住宅,将会越来越稀缺。第三,如果在五个新城能找到不错的工作,那么居住舒适度会比市区更好。接下来上海的人口导入重点就是五个新城,为了在五年内吸引一百多万人口,五个新城无论在落户政策还是住房供应上都有所倾斜,像临港一年一万多套3万一平的新房就是铁证。接下来,无论是基础教育、医疗还是交通、商业等配套,五个新城都会有较大资源投入,在新城安居乐业,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