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http://m.39.net/pf/a_4784941.html 摘要:考察陈垣先生何以能够取得卓越学术成就的一个新维度,就是深入分析他如何在时代推动下吸收新的智慧,不断开拓奋进。我们从其青年时期如何勤奋学习和矢志追求,从其既善于继承传统,又勇于超越,从其在抗战时期如何提倡并实践“有意义之史学”等方面,都能发掘出丰富的内涵,从而大大推进我们对这位史学大师何以成功地为新历史考证学创辟新境的认识。通过梳理和剖析陈垣先生学术风范的时代蕴涵,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其留给后人的宝贵思想遗产——严谨求真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和使命担当精神,从而激励我们奋发努力,不断把学术工作向前推进。 关键词:陈垣;20世纪中国史学;考证学;治学精神 收稿日期:-11-20 中图分类号:K.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1--07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年第1期
作者简介:陈其泰(-),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垣先生治学气象博大,成就备受推崇,是20世纪新历史考证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数十年在史学园地辛勤耕耘,著述宏富,在元史、中西交通史、民族关系史、宗教史、校勘学、目录学、年代学、避讳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年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垣全集》(顾问启功,主编陈智超)共计二十三册,字数达一千余万字。其中收录多部影响广泛的名著,内容厚重精深、专业性强,还有多种历史文献整理成果,以及短文、教学札记、书信、早年文录等,范围广泛,形式多样。为了更好地发挥陈垣先生这笔丰厚学术遗产的价值,当代学者有必要从20世纪社会与学术变迁的宏大视角认真考察,回答下列问题:陈垣先生半个多世纪学术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时代潮流、学术风尚的变迁如何推动着他前进?其学术风范的主要特点和启示意义又是什么?本文尝试在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考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希望得到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指正。 一、青年时期的勤奋和追求 陈垣先生字援庵,年出生于广东新会,年以前是他为学术研究做准备并参加社会活动时期。少年时代他跟着家乡或广州的老师勤学经史,准备科举考试,学习做八股文。他自己讲过,虽然后来清朝“废科举”,未能考中举人,但学习八股文,却让他懂得要写出好文章,应该如何准备扎实的材料,如何讲究立意、布局、结构、层次,如何提出论点和展开论证,如何遣词用字,这些对于后来他的文章能够吸引读者和受到学界的普遍敬重,实在大有影响。而与其他学子相比,陈垣从少年时代起,就对读书有极高的悟性,对人生有独特的追求。他从13岁开始就研读《书目答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后来又研读了多遍,为他在文献目录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通过学习《清经解》等书,进而帮他熟悉朴学家严密考证的方法。他虽学无常师,但已经显示出了独到的识见。譬如,他读赵翼所著《廿二史劄记》就总结出,书中评论各部正史,前面部分是言史法,后面部分是言史事。对于赵翼所言其著书宗旨,尤重视“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治乱兴衰之故者”[1],对此他深有领会。他勤于写作,15岁在广州读书,就开始向报社投稿,此后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他写了许多时评,如《老父识民权》《调和满汉》《国民与政府》等。尤应注意到,他当时已经撰写了一些具有首创性价值的文章,如《牛痘入中国考略》《中国解剖学史料》,都是国人首次涉足的领域。他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参加同盟会,拥护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思想。他回到新会应县考,文章写得很好,县官杨介康思想开放,对此很欣赏,拟列为第一名,但遭到广州知府施典章的反对。此人思想顽固守旧,对其文章的思想倾向不满,批为“直类孙汶(文)之徒”(后来又将孙汶二字圈掉,改为“狂妄”),取消了他头名的资格。此事引起舆论哗然,后来到第三场试,才列陈垣为县考第一,中了秀才。 青年时期,陈垣还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年,他参与创办《时事画报》,担任文字主编。当时,这份报纸是除香港以外国内第一份敢于登载鼓吹民权思想、有明显反清革命倾向的报纸,其中陈垣所写的一篇文章被香港报纸转载,引起强烈的反响,陈垣因此很受人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