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两个加快的不断推进,一大批高精尖项目纷纷落户金坛,我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我区积极探索人才新政,不断完善引才、育才体系,优化留才、用才环境,营造出良好的人才生态,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结缘金坛、扎根金坛。截至年底,全区人才资源总量13.26万人、高层次人才人。 出台硬政策 全方位吸引各类人才 我区一直重视人才工作,年就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金沙英才计划”的意见》,随后又相继出台了《金坛市“双创人才集聚工程”实施办法》《金坛市“重点产业人才助推工程”实施办法》《金坛市“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办法》等8个系列文件,对各种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大精准化、项目化、柔性化引才力度,推动产业发展集聚,吸引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大力实施‘金沙英才计划’,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名。” “为了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目前我区正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梳理区级人才相关政策,对目前的人才政策进行调整完善,形成金坛区新的人才政策体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韦国猛介绍说。 主动对接 向上争取人才政策 在制定完善区域内引才政策体系的同时,我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等各类人才资助。年,常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紧缺人才引进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引才、聚才政策,我区主动对接,成功帮助我区企业享受常州的人才政策,这也是自年撤市设区之后,常州市级人才政策首次对我区实现了全覆盖。 据了解,此次产业紧缺型人才的资助范围不仅涵盖了我区所有工业企业,而且对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电子商务等企业也作了特别的资助安排,我区共有名高层次人才申报常州市产业紧缺人才资助,其中有3家企业的8名高层次人才获得40万元购房补贴资格,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还获得18万元引才奖励。 同方威视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工程师姚刘欢就享受到了政策资助,27岁的他去年6月被同方威视公司引进,是一名硕士研究生,主要担任辐射防护工程师。“以前没有听说过别的城市有补贴,来到金坛后不仅有生活补贴,还有购房补贴,这些优惠政策让我能更加安心的在这里工作生活。”与常州人才政策的成功对接有效激发了我区工业企业的引才热情。前不久,我区埃马克、中航锂电还成功入选常州首批海外人才工作站,为我区引进海外人才、项目、技术、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了便捷。 发挥项目“强磁场” 为人才搭舞台 平台搭起来,项目引进来,人才才能留下来。近年来,我区全力筑巢引凤,加大开发区、华科园、金科园和5个镇级园区建设力度,明确园区功能和产业定位,推动园区产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园区承载优质项目的能力和环境,成功招引了众泰汽车、中航锂电、同方威视、信维通信、贝特瑞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纷纷落户金坛,同时也吸引了各类专业人才来我区就业创业。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实验基地已拥有名专职研发人员,硕博比例达67%以上,全面建成后专职科研人员将超过人。“这里,将是事业腾飞的宝地。”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于申军博士感慨地说,他正带领他的技术团队攻克省科技厅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目前正处于中期阶段。今年,他获得了“金沙英才”突出贡献奖。 与此同时,我区定期组织开展“金沙英才”、“金沙名医”、“金沙名师”、“优秀青年人才”、“金沙文化名人”、“优秀高技能人才”、“金沙名技师工作室”等评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本土各级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实施“金沙乐业工程”,每年组织开展“精英人才金坛行”、“金坛籍高校学子返乡行”等活动,依托科技镇长团资源,年举办了“江苏高职院校——金坛产学研对接会”,拟与部分重点高职院校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营造软环境 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要引进人才,用好人才,还要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障,区财政设立人才工作专项经费,每年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体系,并随财政收入增长逐年递增。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目前正在和常州对接设立人才子基金相关事宜。同时,完善金沙英才驿站、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发放“健康绿卡”,提供免费体检、导医等服务,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全区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观看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