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本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为进一步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金融加大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下半年,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创新开展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与常州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共同制定《常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积极推动所辖金坛区开展相关试点,探索实践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评定,为区域农村经济发展赋能“信用价值”。一、主要做法1.构建“三位一体”的信息采集模式。人民银行金坛支行采取“大数据+线上+线下”三位一体方式,开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的有效采集。与区农业农村部门协作,确定辖内农业经营主体名录,并将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引导辖内金融机构高效对接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成立信息采集小组,依托手机小程序进行“网格化采集”,通过入户采集方式确认信息的真实,剔除经营异常的农业主体,确定经营稳健的辖内农业经营主体名录,确保评定工作质量;最后,依托地方征信机构利用大数据分析获取农业经营主体多维度信用数据,检验数据真实性,确保数据质量。至11月末,金坛区已为个家庭农场、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99家农业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整体有效建档覆盖率达到%。2.打造分类模型、批量化“白名单”评定模式。在获取辖内新型经营主体有效完整的信用档案信息后,人民银行金坛支行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创新设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模型。评价模型采取“分类+批量化”模式进行设计;评价指标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从基本特征、经营规模、专业化程度、信用状况与保险情况等多维度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数据定量评分;从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企业法人道德情况、农业主管部门评价、诚信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公示等进行定性评分;确保金融机构贷款质量与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通过以上评价流程,批量化生成“诚信农业经营主体白名单”,目前金坛区已通过该评价模式评出“诚信农业经营主体”家。3.形成“3+1”对接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在信用评定白名单基础上,人民银行金坛支行引导推动辖内各涉农金融机构强化服务,形成支持农业经营主体“3+1”的对接服务模式。“3”是指银政企人员对接、“诚信农业经营主体”白名单定期推送、金融机构名单制走访架起对接桥梁;“1”是指涉农金融机构“一对一”对接名单,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定制融资服务,实现精准对接。至11月末,金坛区已累计派出29名商业银行干部作为金融惠农指导员,到各镇区、村挂职开展银政企深度合作对接。同时,人民银行金坛支行将评定的家“诚信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向涉农金融机构并推送,金融机构累计向名单中的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55亿元、平均利率4.71%,较评定前下降0.36%。主办行“一对一”对接服务共为6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超百次,小农户技术培训类服务14次,开展农业产业对接活动3次。该模式为畅通银农沟通渠道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有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涉农金融机构实现“双赢”。二、“三个聚焦”凸显信用成效1.聚焦“农业龙头”开展差异化金融服务。以“农业龙头企业、中坚农业主体”为信用成果运用的重点对象,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针对性产品,支持“诚信农业企业”产业升级、强化集聚效应。至11月末,金坛区金融机构累计支持农业龙头企业17家,发放贷款1.76亿元,同比增长98.75%,均为“诚信农业经营主体”名单企业。2.聚焦“中坚力量”创新涉农金融产品。以“特色创新”为抓手,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将“诚信农业经营主体”的评价结果与支农贷款政策紧密挂钩,并根据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特征,创新深度契合金坛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化新服务,支持“中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金融机构根据金坛区农业产业特色,创新信贷产品,如“春耕助农贷”“疫情种植贷”等专项产品,从增加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加大信用贷款投入三方面实行优惠。至11月末,金坛区累计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户,同比增长32.33%,贷款余额4.56亿元,平均利率4.67%,同比下降13.36%,累计发放纯信用贷款.33万元,同比增长.75%。3.聚焦“经营新模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以推动金融支持农业经营创新模式为目标,结合金坛区“粮、茶、蟹”等特色农业产业链快速发展的趋势,积极引导辖内涉农金融机构依托龙头企业产业链的带动、担保作用,针对“订单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等创新经营模式,提供“金融+供应链融资”的专属定制服务。(责任编辑:曹言言HA)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