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院区鸟瞰图

作为区委区政府惠及民生、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的一项重点工程,医院移址新建的新院区各项建设,目前已进入攻坚扫尾阶段,预计将于今年6月份试运行。新院区位于金坛区城市规划发展的中心地带,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7.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总床位数张,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张床位,二期建设张床位。医院医院-医疗中心模式,即院中院模式,除了强化医疗街-模块化的布局外,更是使模块内部具备提供更多完善功能空间的可能,可以根据科室发展及时调整建筑内部布局,使医院建筑具有适应性、可变性。医院建筑内外环境的融合

将医院建在花园里

绿化空间的设计采用了多种手法,各种景观大小结合,轻重有别,住院楼的屋顶花园、单体建筑前的入口广场以及停车场的绿化起到了点缀的作用。医院步道是院区内部的景观环道,其间设置各种清晰的方位指示和引导,周边各种景观交错,充满灵动和生机,时而深入水景、时而环绕池塘。广场、院落、平台、连廊等多层次的公共空间体系为医患双方创造了可以交流、讨论、休息的场所,使医疗建筑更加人性化。

建筑设计以实用为原则,内部空间方正实用,在努力追求表现力的同时,保证了经济性、可实施性。平面布局以标准的医疗模块为基调,以半开放的医疗街串联所有功能模块,与周边郁郁葱葱的景致交相辉映,完美融合。门诊也采用模数化设计,具有很强的可调节性,门诊群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模块。

▲门诊楼剖面

住院楼为板式护理单元设计,北侧设置共用交通枢纽及部分共用医疗空间,板式病房能为患者与医护人员争取到良好的朝向与采光,患者与医护电梯分组分厅,实现医患分流。洁物与污物电梯分设,做到洁污分流。

▲住院楼一层平面图

▲住院楼五层平面图

强调公共空间的多样性,营造不同尺度的开放空间,形成逐渐向城市开放的空间。医院随处可见。内部空间丰富多彩,室内中庭和半开放庭院提供了景观绿化、自然光和风,营造了既体现专业科学研究的严谨又亲切愉悦的氛围。

交通流线的组织1.出入口设置

由于城市快速路上不能开设机动车出入口,考虑到城市中的人流去往门诊的方向,人行主入口设置在院区南侧靠近金坛大道的方向上,同时在此设置了主广场,有利于快速疏散人流。

▲出入口分析图

在西侧拓荡路方向上设置一个用于体检、住院探视、康复、科研教学及行政办公的出入口、一个传染病楼出入口以及一个后勤及污物出入口。在东侧丘荡路方向上设置一个门诊车行出入口和一个血站及急诊急救出入口。由此,在院区两侧形成五个车行出入口以缓解院区内外的交通压力。

2.院区内交通流线

通过院区环路系统梳理车行交通,并在五个主要出入口附近设地下车库出入口,减少车辆在院区内的穿行。这样的出入口设置,大大提高了车辆在院内的运行效率,各种内部、外部不同性质的人流和车流得以分开,使得院内交通更加顺畅,也减轻了对周边城市交通的压力,使院内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车行流线分析

首先,是人车分流。通过建立院内的外环路,使车流基本在外环路行驶,环路围合的内部设置人行交通,达到人车分流。门急诊楼、医技楼、住院综合楼的花园庭院在紧急情况下可作为消防车通道。其次,是洁污分流。

药品、货物有独立的出入口和运送通道,而院内各大楼的各种污物则通过专门的污梯下运到地下室集中,并通过专门的出入口从西侧的拓荡路转运,使院内的物流运输实现有效的洁污分流。第三,是医患分流。院内出入口实现“内外分开”,医护、行政、后勤工作人员也有独立的内部出入口,与患者出入口分开,医院的各大楼均设有独立的医护出入口,医患流线互不交叉。

▲人行流线分析

新院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一方面会以更高的标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医疗环境,为患者带来全新的就诊体验。另一方面,医院在原有优质医疗资源的基础上,医院的公益属性,严格执行国家医疗惠民的各项政策,医院在人才、技术、设施和资源上的优势,为金坛百姓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网络、医院公众服务号、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