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为加快转变我市河蟹养殖的增长方式,着力挖掘一产增产,全面提高我市河蟹养殖的土地产出率,同时带动三产来提高增收的潜力,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长荡湖观光渔业科技示范园内进行了“亩产公斤、平均规格克、亩效00元以上”的河蟹生态高效养殖试验。通过“生态环境营造、复合水草种植、微孔机械增氧、生物制剂调节”等多项技术的集成与创新运用,实现亩产.5公斤、平均规格克、亩效元的池塘河蟹高效生态养殖目标。

清塘消毒关

池塘面积35亩,呈东西向的长方形,坡比1:2.5~3,池底平坦,池底淤泥在5~10公分,池埂宽3~4米,沿塘四周有宽0.4m、高0.6m的水泥护坡,有防逃作用。去年十二月份清塘后经冻晒十天,上水后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公斤/亩,杀灭病菌及有害生物,改善地质,调节池塘水体酸碱度,同时控制早期青苔生长。

水草种植关

种植复合型水草,保持水草的池塘覆盖率在70%。生石灰消毒后十五天于1月10日,池塘中呈条带型东西向种植伊乐藻,条带宽1米,间隔10米,伊乐藻条带间隔内种植黄丝草,切成30公分长进行撒种。2月下旬,池塘内施生物有机肥,用量25公斤/亩,以培养活性铒料。3月下旬,撒播轮叶黑藻芽孢5公斤/亩和撒播面条草籽2公斤,同时撒播丁子草种子5斤。

5月上旬,池塘中伊乐藻长势好,为防止高温败草,对伊乐藻进行割茬,割除上部,保留伊乐藻的高度在30~40厘米。高温季节伊乐藻的生长将受抑制,为保持高温时池塘水草的覆盖率达70%,伊乐藻割茬后,在池塘中伊乐藻间的空余部分补种轮叶黑藻。

6月上旬,由于河蟹食草量加大,池塘中水草开始减少,补种轮叶黑藻和伊乐藻,水草的补种量是根据池塘水草总量控制在池塘总面积的70%为宜。

8月中旬,根据池塘中水草的覆盖情况,将部分连片的伊乐藻拉去部分,留出草间空隙,控制水草总量,增加水体深氧。

种苗放养关

在2月25日放养自育的长江水系蟹种2.55万只(只/亩),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且平均规格在只/公斤以内的大规格蟹种。另外在3月9日套养过池虾种12公斤/亩、5月11日套养5公分优质鳜鱼苗20尾/亩,以提高河蟹养殖池塘的综合效益。

饵料投喂关

适口性好、营养全价的饵料是河蟹健康生长的物质基础,选用优质冰冻小鱼加颗粒饲料配合投喂。小鱼可提供河蟹生长所需的优质蛋白和多种天然微量元素,颗粒饲料提供河蟹生长营养需求和满足青虾的需要,全程投喂颗饲料的蛋白含量在32%。

饵料投喂方法是满塘均匀投喂,时间是下午的4︰30~5︰30,通过第二天巡塘察看池塘中饵料的残留情况,适时调节投饵量,避免过多残饵,造成败坏水质和浪费,投喂不足会影响河蟹的长势。

在特殊情况(河蟹脱壳高峰期、大雨和闷热高温天)减少投喂,全年共计投喂冰冻小鱼为17.8吨,颗料饲料为公斤。

水质调节关

3-4月份每月施肥2次,采用生物有机肥,用量为30公斤/亩,以培肥水质,培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为河蟹、青虾、鱼类提供适口的活性饵料。5-9月份停止施肥但每月施用一次底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剂改善底质和调节水质。水位控制:拥有优质的无污染水源是保证不败草、不腐水、不损蟹的最重要的因素,因去年在此实施了水循环利用工程,今年利用了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解决了以往高温季节没有水源的补给问题。水位春季40-50厘米,5-6月份60-80厘米,7-8月1-1.2米,9月份以后1米左右;

水体溶氧关

微孔管道增氧,保持池水溶氧量,确保河蟹在溶氧充足的水环境中生长,同时也防止池底出现负氧层,避免因缺氧造成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累积,危害河蟹的健康。

增氧方法:从5月中旬开始,启动园区自动溶氧控制设备,三号池塘根据一号和四号塘的自动启动与停机时间,适时启动和关闭增氧设施,使水体溶氧控制在5毫克/升以上。

文章来源: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获取的螃蟹龙虾养殖技术,

了解的水产食用技巧,

长按下面







































苯丁酸氮芥说明书
盖百霖副作用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