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老骥伏枥:从汽机专家到光大“炉匠”

年,当邵哲如与光大国际结缘时,正是光大国际转型环保之时,已是63岁。如今78高龄的他,回忆当时的选择,却透出满满的年轻态:“那是我事业开始的第二春。”翻开他此前的履历,可谓显赫:

年生于江苏金坛,高中毕业后如愿考入西安交大动力系涡轮专业,毕业后就职哈尔滨汽轮机厂。期间,参与国家机械工业部引进美国西屋公司亚临界汽轮机工作,并先后到日本日立、三菱、东芝,美国西屋、ABB等著名技术公司研修和交流,曾获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攻关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哈尔滨市政府突出贡献科技奖。

年,退休后的邵哲如敏锐地捕捉到环保产业的巨大前景,投身垃圾焚烧技术领域。此时光大国际正在拓展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急需行业领军人物。当光大国际行政总裁陈小平遇上邵哲如,就有了诗意呈现:千万次回眸,等的就是你。

年10月,苏州垃圾发电厂一期工程动工,这是光大国际的第一个项目,邵哲如任总指挥,也是国内仅有的几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苏州一期建设2年的时间里,邵哲如每天扑在一线,与员工摸爬滚打,他的勤奋和敬业,让外国专家的态度由傲慢变成了折服。年,苏州一期项目顺利运行。这是邵哲如在光大砍下的“第一板斧”,从此,光大“炉匠”红火登场,一发而不可收。他先后负责苏州一期、二期垃圾焚烧项目、镇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江阴二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苏州危险废弃物填埋项目、苏州沼气发电项目、苏州垃圾焚烧渗滤液等项目的设计、建设和安装。

10余年的时间里,在国内垃圾焚烧领域,邵哲如完成了标志性的三大跨越:

建设一个垃圾焚烧全国示范工程——年06月20日,随着苏州一期的投运,成为唯一的花园式垃圾发电厂示范工程,也是全国5个AAA级垃圾发电厂。

自主研发垃圾焚烧炉——年炉排小组成立,年首台自主研发t/d焚烧炉在江阴二期成功运行,各项指标均优于进口设备,垃圾焚烧炉国产化之旅由此开启。

开拓海外市场,自主研发成果走出国门——年6月30日,光大国际越南芹苴垃圾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中国智造”从此走向世界。

一边是吃进的垃圾,一边是吐出的电,中间是那座关键的炉子。而守护者是一位78岁高龄的“炉匠”。“这辈子注定是和这炉子杠上了。”邵哲如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让中国环保科技跨入世界第一阵营。”

研发创新:光大炉排托起“中国智造”

“光大要想获得世界话语权,就必须把关键技术抓在自己的手上。”邵哲如经常说。而焚烧炉的自主研发,成为邵哲如选定的突破口。

垃圾焚烧项目,最核心的设备就是垃圾焚烧炉。但中国垃圾“高水分、高灰分、低热值”的特性,往往导致外国设备故障频频。出路何在?经过几次与外国专家的较量和项目“试水”,邵哲如基本摸清了焚烧炉技术的“深浅”。外国技术的垄断,激起了他“自起炉灶”的雄心。

年,邵哲如作为焚烧炉总设计师,带着4个人,在无锡马山一个乡镇企业的“草棚”里,开始艰难地自主研发炉排。一年后,光大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台吨焚烧炉诞生了,应用在江阴二期。与江阴一期进口的2×吨焚烧炉并列运行,经第三方权威机构对比验证,各项指标均优于进口炉排。

镇江项目是垃圾焚烧发电厂设备全部国产化的开始。后面苏州三期的自主研发吨焚烧炉亦是如此。从吨、吨、吨再到吨,邵哲如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心气儿也越来越高。此时,吴江项目即将上马,邵哲如力排众议,在光大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果断决定自主研发吨焚烧炉。

创新,不但需要实力,更需要勇气。邵哲如带着大家攻坚克难,遇到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又解决一个又一个研发问题,经过无数次的炉膛数值模拟,无数次设计方案的修改,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设计方案终于确定。时间给出了答案:年9月,吴江项目建成投运,吨垃圾发电量达到度/吨,各种运行指标都超额完成。

吴江项目吨焚烧炉的顺利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我国第一台大型垃圾焚烧炉研发成功,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进口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价格约为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目前,光大垃圾焚烧炉已形成产业化,并成立技术装备公司,光大已投运的吨/日炉排共9台,订货量已达到34台,年产值达到12个亿。吨焚烧炉的研发,倾注了邵哲如的智慧、心血和生命。他把这台炉子称为“自己的女儿”,并开玩笑地说:“我的女儿很漂亮,我的女儿是很能干。”这是大国工匠献身事业的高尚情怀!

科技报国:倾情环保诠释“工匠精神”

在光大国际,所有人都称呼邵哲如为“老爷子”。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还有一种亲情,一种仰望。老爷子,已成为光大国际的一面旗帜,并成为国内垃圾焚烧领域的行业标杆。

他说:“研发如破案,要深入第一现场。”在光大十几年时间里,邵哲如始终坚守在一线,每天与垃圾共舞,痴迷其中,心无旁鹜。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他凡事喜欢亲历亲为:钻进狭窄的焚烧炉人孔门,忍着臭气察看炉内结焦;用手抓垃圾,在掌心揉细,凑在鼻子上闻;进过恶气熏天的垃圾仓中,察看垃圾的组分……这些“经典动作”,不仅出现在国内项目工地上,也出现在国外考察现场。

他说:“做研发也是在战斗,我们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苏州一期老外进行设备调试,经过3天试烧,烧了80吨油也未达到度的要求,在老外不解决完问题就要撤兵的情况下,冒着大雨,邵哲如和同事手拉手堵住门口,要求必须解决完问题再走。在老外坚持离场的情况下,邵哲如身先士卒,自己组织人马担起责任来,积极解决问题,仅用了几个小时就完成了老外3天未完成的调试。

他说:“细节决定成败,要在最细微的地方动刀。”在研发焚烧炉关键部件时,邵哲如既是设计员,又是检查员,也是技术工人、指导员。邵哲如亲自检查驱动轴,连肉眼都看不清的1mm刀痕也不放过,因为强度不够,尽管价值20万元,他仍毅然决定报废,重新下料加工。焊接片上留下一根毛刺,他也会立即把工人叫来:“重做!”

他说:“要善于从生活体验中寻找科研灵感。”解决管链机的卡涩,他想到了家乡的水车;由消防云梯,他提出了让一个油压缸产生两个连续动作的大胆设想;在家中用豆浆机磨豆浆时,他找到了破解反应塔内“挂壁”现象的钥匙……浸洇已久形成的职业敏感,让他信手拈来,游刃有余,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智慧境界。

他说:“人生就像一场球赛,该你们年轻人上场了。”他视才如命,着手培养更多的年轻科研工作者。他主办国内外技术学习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上万人次;担任清华、北大、浙大博士、硕士的指导导师。在科技研发取得的奖项和成果申报中主动推举年轻科研工作者担任第一作者。依托自己的年轻团队,他们正向研发日处理吨的世界最大炉排进军。邵老爷子信心满满地说:“最多再有两年的时间,就会大功告成。”

正是邵哲如带起一支卓越的研发团队,在国内外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攻城略地,不断占领一个又一个科技研发的制高点。

目前,光大国际已逐步从单一的垃圾焚烧炉技术拓展为多种类的环保技术装备,用一次次的科技创新,催生着一次次的行业变革。在世界环保科技的舞台上,光大正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这让邵哲如非常兴奋。“习总书记引领的新时代,也是我们科技创新的好时代。”他说:“我的下一个梦是‘等离子梦’!只有等离子技术,才能将有毒有害的危废转化成无毒无害的再生资源,是世界上处理垃圾最清洁的环保技术,也是我们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如果成功了,必将开启光大的等离子时代!”

邵哲如,宝刀未老。

向大国工匠致敬的金融工运

赞赏

长按







































哪家医院白癜风能治好
白殿疯早期图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