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援助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2%E5%B0%91%E5%B9%B4%E7%99%BD%E7%99%9C%E9%A3%8E%E9%98%B2%E6%B2%BB%E6%8F%B4%E5%8A%A9%E9%A1%B9%E7%9B%AE/22039760?fr=aladdin “漓山道新”,美在青山绿水中 文/陆耀儒 五月初夏,季节交替,充满生机与变化。桂南雷雨交加,白天闷热闷热,夜晚稍凉缓热。而桂北就没有闷热之感,遇雨则凉爽宜人。八桂大地南北相隔不远,但气候差别还是很明显。 应邀去桂林参加“漓山道新——高寅桂林山水画作品展”。早就听说改革开放之初建立的桂林画院不同凡响,已走过了45年历程。此展正好由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与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桂林画院承办。 桂林画院,座落在美丽的风景区,立龙船坪码头之首,漓江之畔,背靠斗鸡山,与南溪山毗邻。山青水秀,幽静雅致,如诗如画。清澈见底的漓江,水波荡漾,宛若一条翡翠色的绸带,柔柔地飘拂在两岸青山之间,如同仙境。偶见游船缓缓驶过,船上游客手拿相机对着南溪山和桂林画院的仿古建筑拍照,留下美丽的画面。江岸上一簇簇苍翠欲滴的凤尾竹和茂盛的古树花木倒映水中,仿佛泼墨的写意画,幽深澄碧,妙不可言。 南溪山,是座名山。有东西两峰,彼此并列,耸拔千尺,北面的峭壁,山石洁白。如果遇见雨后新晴,云雾初开,阳光照映在山石上,会发射出耀眼的光彩。古代将“南溪新霁”称为桂林八景之一。在南溪山东麓的桂林画院,正是观看“南溪新霁”的上佳位置。 外形象个巨大马鞍的南溪山,有很多奇特的山洞。最有名的白龙洞,洞口高敞宽阔,若一间高大的石屋,石壁白色,有一石乳下垂,极似龙头,因而称白龙洞。洞内还有双狮石、石笋迎春、白龙吐珠等奇景。玄岩洞,则是由钟乳石组成的丰富多采的画廊。洞内有一道可到穿云岩,常有云雾入门,岩口有不少珍贵的石刻。另一道通观音岩,洞口有一组钟乳石酷似观音菩萨。龙脊洞的洞壁奇险,气势雄伟。刘仙岩洞内遍布宋明以来的石刻,极具研究价值。这此奇特的山石岩洞,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画院旁边的斗鸡山,也是漓江十大奇观之一。小东江东西两岸的穿山和雉山造型酷似在斗鸡,因而称斗鸡山。明朝广西按察食孔镛曾写诗赞道“巧石如鸡欲斗时,昂冠相距水东西。红罗缠颈何曾见,老杀青山不敢啼”。曾有一秀才路过此山出了上联:斗鸡山上山鸡斗。秀才的老师碰巧刚游览完龙隐洞,出来后对出下联:龙隐洞中洞隐龙。这些奇山秀峰,让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烩炙人口的诗篇。 掩映在如此美丽之地的桂林画院,门口牌楼式建筑,主体是仿宋代阁楼式两层建筑,靠山一侧是三层尖顶,大屋顶青绿琉璃瓦,撑起了绚丽的屋顶天空,使之璀璨夺目、流光溢彩,别具神韵。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气势磅礴的外形,精美、庄重、典雅,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时代感。其造型与山水和谐,特别是与漓江和南溪山的美景相映生辉。 而且,院址宽阔,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场馆建筑面积约5千平方米,画院美术馆展线约米。2层展厅,可容纳多幅作品展览。 独特的地理位置,令人赞叹的自然美景,艺术与自然、历史与文化的完美融合。使桂林画院成为独具魅力的艺术殿堂,画坛上一颗璀璨明珠。 见到高寅先生,他兴奋的说,在如此美丽的桂林画院美术馆举办“漓山道新——桂林山水画作品展”感到很荣幸。 现居北京的高寅先生,原是江苏常州人,师承新金陵画派山水画大家宋文治之子宋玉麟先生,成为新金陵画派传承人。 八年前,我曾应邀去江苏常州参加高寅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展。那个时候,他的山水画作品主要表现江南的灵山秀水。有近于工笔的密体山水,如《悠悠白云沉沉山》、《山静泉有声》、《皖南清晓图》、《雨后云瀑》等。笔墨古秀劲挺,意境幽深苍茫,达“繁而透,空而厚”之画境。也有充满写意精神的疏体山水,如《雁山晨岗》、《皖山云》、《轻舟已过》、《奇峰入云图》等。笔墨疏朗清新,意境淡远开阔。画中意象以点线、墨色构成,在强调线的韵律节奏、墨色的层次氤氲中,融入书法用笔的美感,以淡雅之色,清逸之笔,突出江南山水雅秀润泽的诗性之美。可以看出,他的水墨画,着意追求意境深远,渲染烘托,笔墨变化,笔法灵活,气韵生动,充盈诗意,清逸雅致。 如今,高寅先生要在桂林画院举办“漓山道新——桂林山水画作品展”。这与他过去所画的江南山水画相去甚远。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山水与江南水乡是完全不同的题材,如何用水墨来表现?而且,桂林山水画曾成就了许多画家。如15世纪的石涛及20世纪的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吴冠中、白雪石等大师的桂林山水画影响很大。还有帅础坚、阳太阳、黄独峰、涂克、黄泰华、黄格胜等一批“漓江画派”的山水画作品等。他们的作品,在画坛上是人们早已熟知的桂林山水画样式。因此,对以画江南山水成家的高寅先生来说,挑战和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他将给我们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桂林山水画呢? 桂林画院牌楼门口至展厅的通道,两旁摆满了祝贺高寅桂林山水画作品展的花篮,满载着美丽与热情,希望与期待,赞美与致敬。 展览大厅屏幕上打出醒目的画展名:“漓山道新——高寅桂林山水画作品展”及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支持单位等名单。台下坐满了参加开幕式的领导、画家、专家和观众、媒体记者等。有关领导和专家致词后,宣布画展开幕。隆重简约,热烈紧凑。当然,人们更期待欣赏高寅先生桂林山水画作品的风采。 走进展厅,呈现给我们的是66幅精美的桂林山水画作品。大幅有丈六、丈二整纸,小幅有六尺、四尺整纸。作品中的桂林山水,群山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峰峦若隐若现,溪水潺潺,江水清清,行舟泊船,岸边翠竹摇曳,田园风光,点缀屋舍人物,可居可游......将桂林山水烟波浩渺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赞叹不已。这些宛如仙境的水墨画,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魅力。 从展出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高寅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笔墨功底,以及在继承传统上的创新精神。 自从定居北京后,十五年来,他曾三十次到广西采风写生,仔细深研喀斯特地貌的特点,以其独特的笔墨和感悟,将桂林山水的秀美景色,别具匠心的展现在他的笔下。他擅用水墨技法,深谙中国画传统用色之道,以轻盈的笔法铺就出桂林峰峦叠嶂、奇石秀水、仙云飘荡的人间仙境。同时,巧妙地运用色彩的渐变和虚实,在壮阔的山水中点缀上人们的生活踪迹,展现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神奇奥妙的正大气象,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宛如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正如展览名“漓山道新〞,高寅先生通过实地采风写生,对桂林山水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并着力于“道新”,在大量的写生稿上进行创作,走出画桂林的新路子——自己的画法。因而,高寅先生的桂林山水画作品样式,与我们之前所看到的桂林山水画作品样式是不同的,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清新秀美的桂林山水画样式。 成功的背后是努力与汗水。高寅先生自幼喜好书画,秉性聪颖,虚心好学,上小学时就能拿出国画作品,深得同学和老师的赞许,充分展现了其美术天赋。中学毕业后,也曾经历“上山下乡”,到江苏金坛县插队,在乡下一待就是11年。但他没有忘记画画,买来大量的美术资料认真研摩。劳动之余,拿起画笔写生创作,江南丘陵、村落、小溪进入了他的作品中。直至回到常州,分配在常州市商业储运公司车队当修理工,虽然整天一身汗、一手油,但有机会拜师于常州画家周南平先生门下。从此他更加勤奋,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便是铺纸研墨临帖作画。啃着馒头研读画论。对明代唐寅、清代石涛等名画反复临摹,传统笔墨技法日益精进。工作之余,他跑遍了江南的山山水水,采风写生创作。功天不负有心人,年高寅先生进入江苏国画院进修,师从著名画家宋玉麟先生,从此成为专业画家。 他的山水画作品,气势雄浑,苍茫灵动,笔墨率意而精准,质朴而自然,丰富而有深度。用笔墨语言、意象符号及构图样式,去营造一个精神家园。以清逸淡远的品性,传递出一股浓郁纯正的文化气息。具有南北兼容的特色,雅俗共赏,功力深厚,独树一帜。 如果说,江南水乡培养和成就了画家高寅先生。那么,桂林山水让他的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如此评价,实不为过。 当然,正如高寅先生说的,这次他能荣幸地在桂林举办“桂林山水画作品展”,要感谢桂林画院的唐道一院长。正是唐院长看到高寅先生的桂林山水画作品后,慧眼识珠,力邀来桂林办展,才让我们欣赏到了如此精美的桂林山水画作品。 唐院长豁达、开朗,是个性情中人,他的个性和画作,特别是名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道一,名字很特别且有深意。一下子就让人记住了,作为画家,不想著名都很难。 取名道一,或许就是他的艺术取向。艺术之道,不管绕多少圈子,归根到底,还是回到本源。佛教语境中有“九九归一,终成正果”之说,意味着经过种种修行和历练后,最终达到圆满的境界。 道一先生多才多艺,人物画山水画都达到了极高水平。桂林国宾馆榕湖饭店宴会厅的巨幅山水画《云烟深处是人家》就道一先生创作的。他的山水画取材桂林田园风光,构图严谨大气,梳密相间,井然有序。作品具有南方山水之灵秀,有别于北方画派之拙朴,也区别于前岭南和后岭南画派之亮丽,将桂林山水的神和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追求山水画的“内美”,遵循艺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法则,笔下的桂林山水画灵秀大气,飘逸自然,韵味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道一先生的相貌和气质,酷似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石涛,且同是桂林全州人,名画家、教育家。他以石涛为偶像,潜心学习石涛的绘画技巧和理论,并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巧的是,最近正筹备拍摄的一部电视剧,已邀请道一先生出演剧中的石涛。大家都在期待着一睹他的演艺风采。 桂林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桂林山水永远是一个取之不尽绘之不竭的永恒题材。桂林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曾副局长说,桂林两千多座山,只有二百多座有名。如果组织画家们把所有山都画下来,每座起个名,可填补有山无名的空白,丰富桂林山水文化。 吾以为,这个想法别具新意,可行可践。虽然还只是个愿望,或许它终将成真。 |